由於當天北台灣處於背風側,偏東南風,大火產生的濃煙往下風處的文山區、新店以及中永和擴散,再加上風速緩慢,雙北12個行政區一整晚都籠罩在刺鼻臭味中。當地里長接電話接到手軟,光是台北市環保局就接獲了97件投訴,但市府並沒有提供明確即時資訊,台北市文山區華興里長陳峙穎表示,市府直到21日上午7點半才從通訊軟體發出一則訊息,要大家關窗戴口罩,讓許多居民、家長都很慌張。
異味一直到22日東北季風增強才有所改善。當突發事故發生,大量空污來襲,空氣中究竟藏有什麼有害物質,讓居民感到不安與惶恐。
大火燒出什麼有害物質? 居民的健康風險怎麼把關?
民眾擔心這些東西燃燒會產生像是戴奧辛等有害物質,新北市環保局表示,雙北空氣品質監測站的資訊都符合標準,因此沒有啟動《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措施》。當時的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也指出,有臭味不代表空氣品質不符合標準。根據木柵空品測站的資料,21日的PM2.5相較於其他測站明顯升高,但環保局表示,空氣品質仍在普通範圍內,這樣的結果和民眾感受有明顯落差。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單信瑜認為,空氣品質測站監測的項目如PM2.5、臭氧等,並不包含民眾懷疑可能有害的物質,民眾聞到味道,難以透過AQI的數值反映。
除了固定測站,雙北市環保局人員也以手持測試器在火場周遭和下風處做檢測,檢測項目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氫、有機氣體等,結果都沒有測到。深坑大火燒掉的包括電話、耳機和鋰電池等,其中很多有聚氯乙烯PVC或銅的成分,可能產生戴奧辛和氟化氫。然而戴奧辛必須到實驗室進行化驗,無法及時知道結果。
除了檢測項目,檢測位置、高度和時間也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祕書長曾虹文指出,標準採樣是第一時間以無人機到煙流上方做採樣,掌握第一時間未稀釋過的煙流,有哪些物質及濃度,再根據模擬推算可能的影響範圍,如果只是在地面或影響輕微的地方測量,可能不具代表性。曾虹文強調,發生大火不是政府的錯,政府不需要急著告訴民眾一切沒問題,應該是第一時間把正確資訊讓大家知道,才是應有心態。
《延伸閱讀》我們的島Podcast:雙北濃煙+臭味,鋰電池燃燒怎處理?!深坑火災燒出的不安感是什麼?
政府的應變機制有哪些?這次做到了嗎?
根據空氣污染防制法(下簡稱空污法),政府部門在兩種狀況下可以發布「空氣品質惡化警告」,第一種是依據第14條,因為氣象等因素導致大範圍空品惡化,參考標準是AQI,第二種是依據第33條,因為突發事故大量排放空氣污染物,參考的不是AQI而是當下受影響的程度。
另外依據環境部制定的《空氣污染突發事故緊急應變措施計畫及警告通知作業辦法》,空污突發事件導致10人以上送醫、事故範圍涵蓋30人以上學校、醫療或社福機構,或是主管機關認為可能有重大影響,就可以發布警告通知。環境部大氣司司長張順欽表示,民眾普遍聞到刺鼻臭味,或誤以為住家附近火災,都是可以啟動緊急應變的時機點。
新北深坑這場倉儲火警,已符合上述要件卻未見通報。事後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這起事件共造成5人送醫。
目前許多縣市都有制定SOP(標準作業程序)來因應火警的空污危害。以台南市為例,假如出現消防隊出勤5隊以上、火災持續燃燒30分鐘仍無法控制等情形,環保局就會啟動空品惡化應變。假設判斷空污影響嚴重,可以透過媒體、手機簡訊或村里長的系統通知民眾,讓民眾即時了解狀況並因應。根據環境部統計,2023年全台灣就有19件火警,地方政府依照空氣污染突發事故辦法執行緊急應變。
倉儲大火頻傳 裁罰遇到哪些問題?
其實類似深坑倉儲大火所造成的空污問題,幾乎每個月都在各縣市上演。2022年3月,桃園美福倉儲大火惡臭持續一個多月,2023年7月桃園倉庫起火,6噸鋰電池付之一炬,另外各地資收場起火更是頻繁。這些因為火災造成的空污與環境危害,有沒有裁罰機制呢?
根據空污法第32條,管理不當產生自燃導致異味或有毒氣體,可開罰10到500萬。雖然空污法有裁罰機制,但因為舉證有難度,以致真正開罰案例並不多。環境部去年又做出解釋指出,管理不當引起自燃,必須是可燃物堆積產生沼氣所引發,駁回地方政府對美福大火的空污處分。
2月27日台北市環保局發布新聞稿表示,木柵地區的戴奧辛及氟化氫經過檢測都在標準值以下。不過當火災發生,第一時間讓民眾清楚發生什麼事,盡可能減輕影響與風險,是政府的責任。
事後,新北市環保局表示未來基隆、台北、新北、桃園四縣市達成共識,評估空污、異味是否影響其他縣市,主動分享轄內火災現況,供下風處行政區提前示警應變,若有類似事件後續可跨區協助監測,達到區域聯防的效果。
這次深坑大火突顯出,雙北在發生緊急空污事件時,預警與應變仍有很多不足,不論是民眾、里長或地方政府,從這次事件中學習,為最壞狀況做準備,才能把每次火災的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