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奧山居|小米採收體驗原鄉文化

2019-05-27

奧山,日文是深山的意思。在南台灣的隘寮北溪河畔,也有一處奧山,不過這座山,在人的心裡。  

姊妹農民站起來|台灣農村生力軍

2019-04-22

根據內政部統計,1990年後,經過婚姻取得身分證的新住民,已經超過六十五萬人。其中設籍農業地區的姊妹,補強了農村長期欠缺的勞動力。雖然政府針對這群新農友,還沒有進行調查統計,但是只要靠近田區、果園,到處都能看到或聽到她們…  

尋味台灣黑豬 | 漫漫保種路

2019-04-08

身披黑毛,大而下垂的耳朵,充滿皺褶的皮膚,台灣黑豬,有著特殊的外觀,也有獨特風味。牠是人們心中美味的代名詞,也是具有台灣特色的在地畜產。蘊藏在台灣黑豬身上的基因寶庫,要怎麼傳承?  

尋味台灣黑豬 | 禁用廚餘之後?

2019-04-08

人類馴養家豬,已經超過一萬年的歷史,牠們把殘羹剩菜,田間的農業副產品,轉換成農民的財富。隨著養豬產業走向現代化,廚餘養豬,被認為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55萬公噸,其中有62%,都成為豬的大餐。廚餘不養豬之後,該送往哪裡?台灣的黑豬產業,會不會隨著禁令,漸漸消失?  

【穿梭島嶼20年 討山篇】梨山歲月| 高山農業的代價

2018-12-24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為了在山上討生活,蘋果、水梨上山,茶樹、高麗菜也跟著攻城掠地。為了在山上拚觀光,一家家溫泉旅館興建,與水爭地。為了拚水源,政府開發淺山,淹沒八色鳥棲地。人與山相爭半世紀,誰輸誰贏?該如何和解?讓我們搭乘時光機,看見山林的美麗與哀愁。

校園這煮事|從下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

2018-11-26

孩子到外地大學念書,爸媽最心疼的都是,吃的好不好?還不忘叮嚀,在外面吃東西要注意。但其實孩子在外面吃飯,能夠吃得如同營養專家說的標準,也不容易,因為外面餐廳畢竟為了生意與利潤,重口味還是最受歡迎,那怎麼辦呢?

不要耕牛說再見|幾乎被時代遺忘的台灣牛

2018-11-05

有心做牛,免驚無犁能拖。牛和台灣歷史發展,息息相關。隨著時代轉變,鐵牛取代了耕牛,牛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農村。 曾經和台灣人緊密生活在一起的牛朋友,已經幾乎被時代遺忘,有一群人,正在努力讓台灣牛的記憶,可以繼續在年輕世代中延續。 牛車與拓墾:牽動台灣開發的役力 攤開三百年前的台灣古地圖,耕牛身影映入眼前。長期研究台灣史的高苑科技大學講師邱淵惠,每次向學生講述台灣牛的歷史,總會從這張古地圖說起。...

牛轉餐桌|國產牛肉找出路

2018-10-15

大火快炒,高湯川燙,一道道牛肉料理,熱騰騰端上桌。早期農業社會,農民感念耕牛辛勞,有著不吃牛肉的傳統,隨著時代轉變,國產溫體牛肉,成了老饕最愛。你有沒有想過,餐桌上的牛肉是從哪裡來?是什麼樣的品種?台灣的肉牛產業,又正在產生什麼樣的改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