埤塘保命水|水荒下的救命水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當水荒成為年年危機,在有限的水源下,爆發搶水大戰。然而蓄水不能只靠水庫,在台灣還沒有水庫前,已經存在數百年的埤塘,就是生活與農業的重要水源。如今天旱不雨,水庫淤積,人們開始省思,埤塘保命水的重要…

一群農民來到經濟部,抗議限水停灌政策,讓他們蒙受損失,要求政府正視休耕問題,不要搶水給工業使用。但是天旱不雨,水庫缺水已經成為各地危機。

來到南部的曾文水庫,八八風災受到重創,造成水庫大淤積,蓄水量大減,現在水位更是告急。而北部的明德水庫,水庫更是乾到見底,山壁上可見落差水痕,離滿水位有十多公尺的距離,居民表示,十多年沒見過如此大旱。

在台南市官田區,建於清代的葫蘆埤,展示了還沒有水庫之前,農民如何依賴埤塘,提供生活與生產用水。這口埤塘早期為私人修建,現在由水利會管理。現在如果遇到水荒,台南部分區域開始限水休耕,葫蘆埤周遭農地卻不怕沒水使用,因為水利會調度埤水提供灌溉。

葫蘆埤的水源來自雨水與圳水,具備區域多元蓄水功能,它不只彌補水庫之不足,甚至因為地勢較高,可以適時提供鹽水溪水源,有著豐水時蓄水,荒水時供水的調節功能。

在北部桃園地區,因為河流短促,先民因此挖出了一口口的埤塘,用來蓄水及供水。石門水庫興建後,更是透過複雜的圳道,連結水庫、河流、埤塘等水源,構成一個精密的水網,也讓桃園成為北台灣的魚米之鄉。

埤塘的功能還不只提供生活與生產所需,也具有生態保護的功用。在桃園龍潭地區,幾座古宅的私人埤塘,保存著台灣原生種萍蓬草,十多年前發起復育運動,讓埤塘具備物種基因庫的重要功能。

桃園埤塘的蓄水功能,在不斷開發下漸漸被忽視,許多甚至被填平,幾十年間從數萬口減少到兩千多口。其中桃園航空城開發計畫,又將有二十多口埤塘,面臨填埋開發或水泥化的命運。

台灣從北到南,存在埤塘、井池、濕地等各種不同蓄水空間,構成繁密水網,當水庫與圳道建設後,這些蓄水空間的重要性被忽視。在氣候變遷,水庫無水的時代,更應該思考多元蓄水空間的功能,保護或重建埤塘、濕地,建立各地區保存水源的能力。

集數
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