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高屏溪」關鍵字
如何做到伏流水的永續利用?救命之水的循環再生|feat.丁澈士 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大旱時代系列之三|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天不降雨,水要從哪裡來呢?近年來,缺水、乾旱的情況頻繁發生,每當一有旱情,伏流水就會被提及,到底什麼是伏流水?
撿完屍體,然後呢?野生水禽肉毒桿菌症之監測與管理建議
時值初春,已經可以感受到臺灣南部艷陽所帶來的高溫,讓原本已經因為冬季枯水期而逐漸下降的水位更容易受到氣溫的影響。 過去幾年每到這個時期,高屏溪流域近出海口區域都曾有水禽肉毒桿菌症的紀錄。禽類肉毒桿菌症的爆發主要是因食入C型或D型肉毒桿菌毒素所導致,毒素來源則是存在環境中的肉毒桿菌在大量複製分裂過程中所產生,肉毒桿菌為厭氧菌,複製過程中除了需要特定的氣溫條件,更需要處於低氧或甚至無氧的環境,...
抗旱 水哪來?|尋覓乾淨的水越來越難
清明連假過後,桃園全區、新北、新竹部分地區,將面臨第三階段限水。水來五天停兩天的日子,民眾勒緊褲帶省水,大小水盆儲滿水,進入抗旱狀態。水庫的便利,讓人忘了,其實從傳統的埤塘、地下水,到新興的雨污水回收再利用,還有許多供水方式。
候鳥捎來的死亡訊息|高屏溪水鳥大量死亡疑因河川污染
高屏溪口曾經是記錄上百種鳥類活動的度冬天堂,今年冬天,卻有鳥友發現水鳥出現大批死亡現象,溪旁的沙洲上,更可以見到中毒水鳥,痛苦掙扎著…
【610豪雨】大雨大雨一直下|高屏溪流域的山區部落
6月10日起的豪雨特報,短短兩天內,高屏溪流域,降下超過1000毫米的雨量。一條又一條溪澗,不斷竄流,衝擊莫拉克風災後脆弱的山體。山崩、路斷、橋梁岌岌可危。山間部落,再成孤島,居民倉皇而逃…
今晚跟你說石化_上篇:水岸城市之夢
1996年中油提出新三輕擴廠計畫,產能比舊三輕增加3倍。已遭到污染30年的林園居民站出來強力反對。雖然新三輕擴建案爭議不斷,也未釐清工業區污染與民眾的健康關係,民國97年底環評還是過關了。林園鄉民期待一個無煙囪的家園,最後卻黯然收場…
莫拉克後的返家路|災區重建的長期規劃在哪?
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高屏溪上游的荖濃溪與旗山溪流域,造成沿線兩萬公頃的崩塌地,超過兩億六千萬立方公尺的砂石沖刷進河床。不但徹底改變了高屏溪的樣貌,也改寫了災區居民的命運與生活。一年過去,災區居民返家的路仍然困難重重…
活水溯源-縱古流今‧高屏溪
「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莫拉克風災造成的傷痕未平,高屏溪的怒吼之聲迴盪山際,此時,正是人們學習與河共存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