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溯源-縱古流今‧高屏溪

導演 李慧宜

「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莫拉克風災造成的傷痕未平,高屏溪的怒吼之聲迴盪山際,此時,正是人們學習與河共存的關鍵時刻!

高屏溪,是台灣的第一大河,雖然她的長度位居第二,不過,年逕流量和流域面積,可是全國第一。而她經年累月沖刷而下的沙土,現在已經成為1200平方公里的廣大平原,也孕育著豐富的產業形態與多元的人文生活。

百年來,人的意志與鬥志,就在這條南方大河上搏鬥,「走大水,拼溪底」,是高屏溪高灘地上的特有生活模式。全島流域面積最大的高屏溪,也是豐枯變化最劇烈的河流,流域環境的高度差異,再加上多元族群在此生存與遷徙,也同時孕育出磅礡不凡的文化特色。

每年農曆九月到隔年三月,是討海人殷殷期盼的時節,漁民們算準漲潮時機、進入高屏溪出海口,希望可以靠著這一季的鰻魚苗,大撈一筆。可是,最後結果卻往往讓人敗興而歸。專業漁民洪清雄,從年輕以來,都在高屏溪河口闖蕩,但這十幾年來,高屏溪下游的漁獲量急速減少,現在的他,常常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笑著嘆氣,把捕魚當興趣。

西元一九七○年代開始,高屏溪接連面對養豬廢水、工業污染、砂石濫採,以及大量垃圾的威脅,位處河川最下游的出海口,生態環境越來越糟。河水與海水交會,淡水和鹹水的交融,高屏溪出海口,是秋、冬兩季迴游性魚類的必經之地。而位於高屏溪出海口附近最大的漁港─中芸漁港,現在的盛況卻不如過去,對老中芸人來說,以往的吆喝聲、叫賣聲,似乎只停格在記憶裡的一處小角落。

而高屏溪上游最大的支流─荖濃溪,在一百多年前被日本人發現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平均海拔高度高於美濃平原20到45公尺,是難得一見的懸河地形。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便利用這段天然位差,引荖濃溪水進入竹門電廠發電,然後再輸電到高雄港做為築港電力。而剛滿一百歲的竹門電廠,在西元二○○九年上半年,進行百年來第一次的引水隧道整修工程。

在還沒有水圳之前,美濃的農田被稱為「看天田」,意思是有沒有收成,要看老天爺賞不賞口飯吃。可是自從水圳綿密地散佈在美濃平原上之後,這裡的農地一年可收三穫, 美濃更因此搖身一變,成為大高雄地區的重要穀倉。以美濃人民的角度來看,竹門電廠是平原上的心臟,而流經平原的水圳,有如大地的動脈,每一塊田地,就好像是身體上的細胞。水圳這條大動脈輸送養分、水源,到每一片田野,而在農地上長出來的糧食,以及透過糧食生成的農業文化,這一切,都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長期仰賴荖濃溪而創造的生活內涵。 

將近三百年前,在高屏溪沿岸開墾的漢人,就已經見識過大水氾濫成災、摧毀聚落的威力。但沒想到,到了西元二○○九年的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竟然讓這樣的傳說再度發生。一開始,中央氣象局將降雨區設定在北台灣,然卻誰也沒想到,雨量都集中在西南部的迎風面,尤其是高屏溪的上游山區,竟然三天之內,下了兩千六百多公釐的雨量。然而,全台灣一年的平均雨量,也只有兩千一百五十公釐。 

旗山溪是繼荖濃溪之後,高屏溪的第二大支流,而沿著旗山溪發展的旗山鎮,也難逃洪水的肆虐。旗山鎮北側的尾莊,也是緊臨旗山溪的聚落,不過卻沒有淹水,主要原因,是因為有座於民國四十八年,完全用鵝卵石興築的堤防。從小在尾莊堤防旁,跟著旗山溪一起長大的旗山鎮民林寶雄,對於溪水與河道的變化特別敏感,他說:「以前種植香蕉,本來都是河埔地、河道,使用五十幾年了,沒想到五十年後,今年莫拉克颱風來了以後,河道又走回我小時候走的路。」,人們一般用「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來隱喻世事變遷的無常,不過這句人生哲理,卻在莫拉克颱風期間,活生生地出現。

「拼溪底」,是人的鬥志,「走大水」,是人的意志。以前的拼溪底,是跟老天爺賭博,賭贏了,全家一年好過,如果賭輸,也沒關係,一切重新再來!可是,現在的拼溪底,代價實在太高,因為全年定耕種植高莖作物,甚至養殖魚蝦。人、河流和土地,都毫無喘息的機會。高屏溪沿岸的高灘地上,共有近三千公頃被違法使用。這些土地,大部分是代代耕種,也是當地農民謀生的唯一選擇。咸豐七年和光緒十年,在二十七年當中,荖濃溪為屏東縣高樹鄉造成兩次嚴重水患,河道流向劇烈改變,當時的高樹人只好遷徙村落和耕地,這種順應河流,改變生活與生產的做法被流傳至今,稱為「走大水」。

高屏溪流域的山林環境,在莫拉克之後,完全走樣,大小崩塌地,超過到一萬個,崩塌地面積直逼兩萬公頃,產沙量高達五億六千萬立方公尺。而甲仙鄉的小林村,在八月九日凌晨,也是這樣塵歸塵、土歸土,聚落完全消失。不過,小林村人不放棄,幾近滅村的小林村,在少數村民的合作下,堅持遵照過去傳統,繼續舉辦一年一度的小林夜祭。而原以為每年冬天前來渡冬的紫斑蝶,會因為莫拉克風災而銳減,卻沒想到會在高屏溪的支流─濁口溪的凹形山谷裡,發現一串串的蝶瀑高掛樹稍,紫斑蝶的數量不減反增。一場莫拉克風災,模糊了人們的視線。但是,小林村人不放棄、蝴蝶也沒有離開,而遭逢劇變的高屏溪,也似乎又慢慢地回到過去。

地點
集數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