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仔頭的水水夢|留下台北先民移墾記憶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一道湧泉自地底流出,訴說萬華堀仔頭,台北早期的開發史,藏著先民移墾的記憶。一群人為了守護歷史,清理湧泉,走入社區,希望留下堀仔頭,打造一個水水夢…

在台北市萬華區的堀仔頭(窟仔頭)聚落,一群台大城鄉所師生,開始動手清理一條水圳,因為他們進行社區調查時發現了水圳的水源,可能來自地底湧泉,成為重要的歷史資產,於是展開守護行動。

台北早期是平埔族原住民的居住地,三百年前清代漢人前來移墾,當時萬華堀仔頭地區,有湧泉形成的埤塘,適合居住開墾,有著台北第一庄的歷史。隨著時光過往,埤塘消失,湧泉隱沒,已經看不見過去的歷史,重新發現這段湧泉水圳,格外有意義。但是附近居民卻覺得水圳髒臭,想要加蓋,於是台大師生與文化人士趕緊動手清理,並且展開遊說。

循著水圳,在社區角落找到一處疑似湧泉源頭的出口,守護團體做著水質測試,證明水源不同於自來水,應該是地底的自然湧泉。走入社區,一間廟宇供奉著最早移墾台北的楊氏家族祖先,社區內留存著一些老屋,都有數百年歷史。氣派建築圍繞著湧泉埤塘生活,顯露當時的家族風華。

為了守護堀仔頭湧泉聚落意象,許多關心歷史與文化的人士,紛紛加入守護行動,並且透過插畫創作,表達湧泉的珍貴。

青年學生為了調查歷史,投入社區拜訪居民,也說明守護行動的意義。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與溝通,文化人士提出申請堀仔頭文化景觀的構想,他們舉辦晚會,邀請居民參與。他們提出種種想法,文史團體還製作立體地圖,說明保留堀仔頭文化景觀的範疇。 

不過這個區域同時也面臨都更,老屋、老樹和湧泉源頭都可能不保。有些居民甚至不滿文化團體進入,他們擔心發動文化景觀保護,將阻礙開發建設。建設公司代表也對湧泉認定有所疑慮,表示必須進一步調查,才能確定有無保存價值。 

守護團體表示,申請文化景觀,不會妨礙居民權益,透過容積轉移方式,可以達到建商、居民、文化三贏的局面。在台北莒光路巷內,知名的洪宅古厝,建商也是透過保護古蹟的容積轉移方式,留下珍貴的資產。



高雄的龍洌湧泉,在居民的守護行動下,展開湧泉社區的想像。台北萬華的堀仔頭湧泉,卻面臨著都更問題,必須克服更多困難,才能留下屬於台北珍貴記憶的水水夢。 

集數
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