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的水鄉澤國

採訪 林佳穎
攝影 朱孝權 陳添寶 張國樑 林衍億

高雄原本埤塘遍布,但隨著都市開發,埤塘逐漸被填平利用。潭美颱風來襲,讓高雄地區一夜之間變成水鄉澤國。在證實都市的排水系統無法保證不發生水患之後,重新思考過去的治水防洪觀念,恢復埤塘的滯洪功能,減低水患災害,將是未來思考的方向...

早在清朝時期,高雄地區原本就是地勢低漥、埤塘遍佈,隨著都市開發,埤塘逐漸被填平利用,這倚港而生的高雄市,便迅速發展成為台灣第二大城,取代埤塘的是一棟接著一棟的住商大廈與寬廣平直的馬路。

民國90年7月11日,潭美颱風來襲,外圍環流掃過高雄。一夜10小時,暴雨持續從天而降,累積雨量意外地高達552公釐,整整降下了高雄三個月份的雨量,高雄地區一­夜之間變成水鄉澤國。其中,高雄市的三民區本和里,尤其災情慘重。

本和里一帶,以前叫做凹仔底,意思就是窪地。包括今天的三民高中、莊敬國小等多達七公頃的區域,都曾經是愛河流域本館埤的所在地。然而,最後一塊本館埤的遺跡,已經成為臨時停車場。凹仔底的舊時景象,只殘存在老人家的記憶裡。

從高雄靠海的淺灘,到蜿蜒的河流,再到散佈的埤塘農地,甚至是內陸的湖沼,大多消失得無影無蹤,幸運被保留下來的,屈指可數。然而豪雨來時,即使是地處高地的金獅湖,仍舊免不了漫淹成災。

數十年來,防洪排水工程不曾停歇,但每逢雨季,低窪地區的水患卻未見減少。在證實都市的排水系統無法保證不發生水患之後,重新思考過去治水­防洪的觀念,恢復埤塘的滯洪功能,減低水患災害,將是未來的方向。

集數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