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不落田|停灌休耕政策衝擊農民

採訪/撰稿 梁德珊
攝影/剪輯 陳忠峰

2014年,全台降雨量不足,10月及11月降雨量,更創下67年來新低,全台水庫拉警報。為了讓水庫能穩定供水,政府宣布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嘉南水利會灌區內的部分農地,得停灌休耕,總面積達41,576公頃,是2004年之後,最大面積的停灌休耕…

政府的決策,引發農民強烈反彈,他們抗議政府沒有和農民協調,便擅自停水。農委會雖然在第一時間提出休耕補償方案,在停水的半年間,提供每公頃八萬五的休耕補助,但這樣的補助對農民來說,看得到卻領不到。

目前政府的休耕補助主要撥給地主,但許多農民是農地承租戶。雖然農委會承諾,有契約證明,農民可以要求地主將補助款轉移,不過農民大都不敢向地主討這筆錢。

「地主有簽約的,要把錢給農民,沒有簽約的,他實領八萬五,下次誰還敢跟你簽約。」新竹農民劉政雨說出多數農民的困境。而在農村有更多農民,並沒有簽約,有的是基於對彼此的互信,也有地主是過去經歷「三七五減租」與「耕者有其田」政策,怕跟農民簽約,地會拿不回來。

這一波休耕,也讓整個農業產業鏈受到波及,像是種子肥料行、農機具行、代耕業者,也跟著農民一起放起無薪假。

當各方為了補助款爭論不休,就算政府能提出一套完善的補償方案,是不是代表未來缺水,就可以優先停灌農業?

苗栗農民洪箱跟其他農民一早七點就在蘿蔔田裡採收,預計今天要送出5000斤的有機蘿蔔。蘿蔔將送往長期合作的通路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做成蘿蔔糕。這些田在苗栗停灌區內,下一期要大量減少有機地瓜、西瓜的栽種面積。

蘿蔔離開土壤、去葉裝袋、過秤、上車,一夥人在田裡形成了生產線,這小小的生產線卻也維繫了七八個農民的生活。下一期,一甲地的作物收成,平均可賣到三四十萬,跟農委會補償的八萬五,相差甚大,只靠這筆錢並沒有辦法生活。

近年來政府鼓勵農民自產自銷,自創品牌提高農業價值,但通路與品牌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中斷了農民的生產,來年得重新來過,客人早已流失。為了能持續供貨,也讓其他農民有工作,洪箱決定要到停灌區外去找地,繼續種植有機農作。不過,從土質培育到尋找無污染水源,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我覺得休耕之後不是只有農民受害,是全國的人都受害,以後糧食不夠,你一定要進口。」農民挺身而出,不僅是捍衛自身耕作權益,更是捍衛台灣的糧食安全。「我們把這幾年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變成糧食安全問題。」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黃淑德,道出了主婦們的擔憂。

大旱當前,缺水不只是農民的事,未來我們還要靠農業停灌,度過每一次的缺水難關嗎?

集數
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