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進行曲第一部–HAPPY生態村

記者 陳佳珣

在台灣關於「濕地」這兩個字的解釋,以前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早期人們總認為濕地是蚊蟲叢生,無用的爛泥灘,只要是開發工程,最先想到的要利用濕地,走過填海造陸、海岸大肆開發的年代,這些被蠶食之後,所遺留下的濕地,現在反倒成為稀世珍寶,是生物的樂園、是生態旅遊的景點,是商機也是生機。

走過工業區開發與生態保育的保衛戰後,台南七股黑面琵鷺的度冬區總算在2002年11月正式公告為保護區,黑面琵鷺的魅力吸引無數的遊客來到七股,也帶動地方觀光產業的發展,但是對黑面琵鷺保護區所在地的十份村民來說,這些遊客像是過路財神,對村民並沒有直接的幫助,十份村長於是開始打造生態村,準備將財神迎進門。

在有限的經費下,集合村民的想像與創意,生態村的營造凝聚了村民的向心力,也編織一個未來的夢。在海邊,一群年輕人撿拾海邊的漂流木,將廢棄物再利用,作為生態村硬體建設的材料。在黑面琵鷺重要棲息環境的東魚塭,生態村的解說員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潮溝水文調查的工作。在遊客服務中心,義工們將利用漂流木以及具有漁村特色的蚵殼,搭建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涼亭,他們共同的夢想是希望在這塊土地上活的更好,後代子孫也能永久在這裡安身立命。

十份黑琵生態村的營造,是地方意識到生態保育所帶來的價值,然而生態村要怎麼做?生態村的內涵是什麼?打造HAPPY生態村的計劃正在起步。

集數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