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塭」關鍵字

《漁電大浪來襲》之二|漁與電如何共生?

2024-10-12

光電和養殖疊加在同一塊土地上,希望能共生共榮,但如何共生是個問題。為尋求共生,政府部門建立了試驗基地,漁民也主動出擊,要求業者建立符合養殖需求的案場。有好的規劃,漁電才能共生,但好的案例又在哪裡?

《漁電大浪來襲》之一|養殖的變局

2024-10-12

政府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目前已經完工併聯的案場大約1GW,占養殖用地一千多公頃,而2025年漁電共生的目標是4.4GW,相當於四到五千公頃的養殖用地,對養殖產業與沿海生態環境造成衝擊。

七股光電拚共生|漁民憂心衝擊養殖產業

2023-01-15

出門就是光電場,在台南七股成為現實。原本是遍地魚塭的漁鄉,成為全台光電場密度最高的地方。居民發出怒吼,要求政府出面處理,在光電包圍地方的困境中,說出一個如何共生的道理。

綠能的結與解-漁電如何共生?

2019-02-11

天色未亮,台南七股的魚塭旁,採收文蛤的工班,已經開始工作。西南沿海廣大的水產養殖區,豐富了消費者的餐桌,養育著海口地區的居民。近年來,也成為政府發展光電的重點區域。當綠能遇上傳統養殖漁業,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走訪溼地|溼地的價值是什麼?

2017-12-25

溼地,是潮間帶生物的家、鳥類的覓食區、也是我們生產食物的基地。這幾年,從沿海的泥灘地,到內陸的埤塘、魚塭和各式都會型溼地,全台溼地都遇到不同的狀況。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利用留職停薪期間,單車環島造訪全台六十個溼地,他選擇從台灣第一座人工溼地公園-高雄鳥松溼地出發。

做個好主人

2003-11-24

秋風捎來北方的訊息,預告著遠道而來朋友即將抵達。在黑面琵鷺保護區旁,鳥友們拿著望遠鏡仔細搜尋那熟悉的身影,在經過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之後,黑面琵鷺現在是否安好?

沉沒的地平線

1998-11-12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嘉義東石,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幕景象,在島民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出山」這種大事,幾乎不可能跟水聯想在一起,因為活著,要腳踏實地;死了,也要入土為安,曾幾何時,島民對土地的信任和依賴,在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的生活經驗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