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區」相關文章

728豪雨》風雨夾擊的試煉!颱風剛走中南部又遇強降雨

2025-08-03

颱風剛走,大雨又來襲,7月5日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導致嘉南地區超過三萬戶房屋受損,三週過後不少房屋尚未修復完畢,7月28日西南氣流又帶來豪大雨,重創中南部多個地區發生淹水,強風、豪雨接連襲擊,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難題?

丹娜絲颱風》狂風下的光電場:如何強化耐風性與結構安全,極端氣候的韌性考驗

2025-08-02

丹娜絲颱風的強大風力,讓屋頂掀開、電線桿折斷、部分光電案場也因此受損。政府針對建築物有訂定耐風設計的規範,是否適用於光電設施?做為能源的基礎設施,光電場應該如何強化安全與韌性,以及極端氣候的挑戰?

丹娜絲颱風》台南將軍潮位站出現破500年重現期暴潮紀錄!|ft.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 董東璟|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025-08-01

丹娜絲颱風為西南沿海地區帶來顯著災情,颱風行進時,台南市七股區正處在颱風眼牆的位置,風力最強;另外,在風揚效應以及低氣壓的帶動下,將軍潮位站測到1.02米的暴潮,再加上外海沙洲出現破口,海浪長驅直入,讓西寮里發生海水倒灌高達一米以上的高度,村里承受大水和強風雙重襲擊。

丹娜絲颱風》狂風的考驗|極端氣候下的農漁危機

2025-07-18

2025年第一個影響台灣的颱風丹娜絲(國際命名Danas),在距離台灣相當接近的位置生成且路徑罕見,由台灣海峽南部北上,在7月6日深夜11點40分左右登陸嘉義縣布袋鎮,這也是自1958年氣象署有較完整颱風紀錄以來,第一次由嘉義登陸的颱風。

【島在現場】 守護台南七股廢棄鹽灘地的小燕鷗

2025-06-19

黑、灰、白相間的小小身影,藏身在沙地與瓦礫中,不仔細看,很難發現牠們的身影。牠們是從南半球來臺避冬的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小燕鷗,是臺灣少數的夏候鳥。小燕鷗4至8月在台灣繁殖育雛,幼鳥孵化後在8月起陸續跟隨成鳥返回南半球。 ​ 小燕鷗在臺灣主要出現在臺中大肚溪口、宜蘭和平溪口、臺南曾文溪口等地區,喜好砂礫灘地混雜、平坦且開闊的地形,並以附近河口、魚塭內的魚類為主食。台南七股地區鹽業沒落後,...

光電找出路|真正的農電共生 有辦法嗎?

2024-05-25

為了達成2025年太陽能發電達到20GW,政府大力推動光電產業,但是在一些地區造成排擠農業、影響生態的問題,甚至傳出弊案。有一群人從不同的角度,讓綠能完善結合農業,走向社區化分散發電,打造友善環境的綠能未來。

七股光電拚共生|漁民憂心衝擊養殖產業

2023-01-15

出門就是光電場,在台南七股成為現實。原本是遍地魚塭的漁鄉,成為全台光電場密度最高的地方。居民發出怒吼,要求政府出面處理,在光電包圍地方的困境中,說出一個如何共生的道理。

【島在現場】台南七股青年呼籲政府重視七股光電發展|2022.09.12

2022-09-13

今天上午,由台南七股在地青年組成的「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在立法院舉辦記者會,表達對七股光電發展的擔憂,希望透過他們的行動,來喚起中央重視。 記者會一開始,聯盟就表示並不是反對光電,而是對於現在躁進及大幅開發對地方擾動的現象,感到憂心,目前的鹽地光電、農地光電、漁電共生等類型都已有狀況發生,根據估算七股未來大概會有五分之一的面積被光電板覆蓋,已影響到在地青年返鄉工作的產業,...

留沙|七股潟湖延壽記

2021-08-30

二十多年前,台南七股潟湖躲過濱南工業區開發,保住原本的養蚵產業,也發展起生態旅遊。然而潟湖的沙洲往內陸移動,導致淤積,潟湖面積逐漸縮小。想保護潟湖,首先要保護沙洲,想保護沙洲,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沙留住。

當鯨豚上岸|敲響海洋生態的警鐘

2019-12-09

虛弱的侏儒抹香鯨青少年個體,被濕潤的棉被包裹,等待獸醫下一步的醫療策略。這隻體長170公分的侏儒抹香鯨,在2019年9月30日午後,被海巡單位發現擱淺在台南七股海邊,成大海洋生物暨鯨豚研究中心人員接獲消息,立刻趕往現場搶救,並將牠運回四草搶救站安置。

吃魚這門課|學習吃有刺的魚

2018-09-24

台灣四面環海、魚種豐富,但是我們對周遭的魚其實很陌生。因為不認識、不了解,許多魚並沒有被珍惜對待。而漁民是造成海洋資源枯竭的元凶嗎?其實,改變的開端,也在我們的餐桌上。

不只是天災|熱帶性低氣壓帶來豪大雨

2018-08-27

8月23日開始,受到熱帶性低氣壓的影響,中南部地區陸續降下豪大雨,甚至部分測站在短短24小時內,測到超過六百毫米的累積雨量,雨水如砲彈般,轟炸著城市與村莊。很多居民感覺這次淹水災情跟八八風災一樣嚴重,但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此次累積降雨強度,並沒有超越八八風災,跟過去相比,時雨量也沒有達到前三十名,之所以會造成這麼大範圍的水患,還有著排水不良、地層下陷及適逢大潮等因素。 畫面取自:氣象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