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區」相關文章

七股濕地風雲|台南七股、將軍漁民反對劃設濕地保護區

2016-08-29

蚵田,水鳥,廣大的鹽田,是許多人對七股的第一印象。二十年前,七股這片全台最大的潟湖,一度要被填海造陸,開發成濱南工業區。當地居民走上街頭長期抗爭,才留下這片自然美景。當初曾捍衛鄉土的漁民,現在卻再度走上街頭,反對劃設國家重要濕地,他們為何如此憤怒?

漁鄉願景|養魚也可以很有機

2016-02-01

全世界供應人類的水產品中,45%都來自養殖。當海裡的野生魚類越來越少,養殖漁業成為魚類的主要來源。魚該怎麼養,才能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永續的環境?

野調好幫手-公民科學家

2013-04-15

許多人喜歡到戶外活動,來去之間,總會經過野生動物的家園,其實只要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好幫手,平凡人也能成就不平凡…

我要鹽山 不要雷達

2012-03-12

午後,張黃阿冊給亡夫上過香後,推開門穿過落葉散落的空地,走了10多步後停下來,抬起頭用手指著頭上那顆巨大的白色球體:「這球啊!離我們家約40公尺,如果不遷走,我們鹽埕村要怎麼辦,看能不能把我們遷走!」

爐碴風暴(上):全台的有害廢棄物

2011-02-14

民國40年代,台灣開始發展鋼鐵工業,但鋼鐵廠的廢棄物,爐碴與集塵灰,卻到處流竄。民國90年,廢清法通過,終結了這個亂象。民國91年,經濟部工業局公告爐碴再利用的相關辦法,爐碴合法的進入農地魚塭,這場爐碴風暴席捲全台…

今晚跟你說石化_下篇:反七輕之後

2010-10-18

16年前,著名的七股潟湖原本要被開發成濱南工業區,準備興建煉鋼廠、七輕石化廠…經過各方努力,十幾年的堅持,終於擋下濱南開發案,當地居民趕走石化業之後,也從傳統的養殖漁業、轉型發展成休閒觀光生態旅遊。反七輕的運動結束了,地方有沒有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

爐碴何處去|各地頻頻發生爐碴非法棄置事件

2010-05-10

台灣一年因為電弧爐煉鋼,產生150萬噸爐碴廢棄物,這些爐碴裡,含有鉛、鋅、銅、鎳等重金屬,環保署認為爐碴內的重金屬不易溶出,因此開放再利用,做為道路級配、水泥原料。問題是,重金屬是否真的不易溶出,還有待舉證。但是有業者將爐碴非法棄置,還有的將爐碴混入重金屬含量高,而且含有戴奧辛的集塵灰,導致接二連三爆發爐碴與集塵灰非法棄置或不當再利用的事件。廢棄物管控不善,最後污染都回歸土壤。爐碴混合集塵灰污染土壤的事件像未爆彈,如果不積極管控,類似戴奧辛鴨、重金屬稻米等公害事件,隨時都可能引爆。

搶救沙洲大作戰|漂移的國土

2007-11-23

沙洲是國土的第一道屏障,沙洲內的水域在颱風來襲時,避免海外強風大浪直接侵襲內陸,今年的柯羅莎颱風把雲嘉外海的蚵棚一掃而光,但七股潟湖內的蚵卻安然無恙,就是因為有沙洲的保護。從地理環境的變遷,台灣西南沿海是堆積海岸,海岸線不斷向外推移,但現在卻變成侵蝕海岸,沙洲缺乏沙源補充,而逐漸消失,在搶救沙洲的行動背後,又突顯出國土管理的哪些問題?

沙子不見了|水泥堤防能否能減緩沙灘流失的速度?

2004-06-28

台灣島西部百萬年來的自然律動已經被擾亂,海岸從堆積變成侵蝕,沿海的沙灘、沙洲,正一點一滴的流失,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超乎我們想像。

濕地進行曲第一部–HAPPY生態村

2004-01-26

在台灣關於「濕地」這兩個字的解釋,以前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早期人們總認為濕地是蚊蟲叢生,無用的爛泥灘,只要是開發工程,最先想到的要利用濕地,走過填海造陸、海岸大肆開發的年代,這些被蠶食之後,所遺留下的濕地,現在反倒成為稀世珍寶,是生物的樂園、是生態旅遊的景點,是商機也是生機。

做個好主人

2003-11-24

秋風捎來北方的訊息,預告著遠道而來朋友即將抵達。在黑面琵鷺保護區旁,鳥友們拿著望遠鏡仔細搜尋那熟悉的身影,在經過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之後,黑面琵鷺現在是否安好?

黑琵之家|研究黑面琵鷺中毒事件

2003-04-14

2002年12月到2003年2月的四波肉毒桿菌桿菌中毒事件,造成73隻黑面琵鷺的死亡。第三波中毒事件發生後,祈偉廉醫師投入緊急應變中心的工作,推論毒源可能來自死亡的文蛤。魚類對肉毒桿菌毒素的耐受性高,吃了含有毒素的文蛤後並不會死亡,但是黑面琵鷺吃了這些魚就會中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