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淡水河|找回過去河流的樣貌

撰稿 陳佳珣
攝影 陳錦彪

清朝年間,淡水河上船影點點,隨著都市發展、產業轉型,淡水河交通、農業的功能逐漸淡去,她的面貌一再的改變,一輩子在河中討生活的阿伯,從捕魚變成抓紅蟲,回憶小時候河川的面貌,只能不勝唏噓。

淡水河匯集新店溪、大漢溪與基隆河三大支流,跨越台北縣市、桃園縣、基隆市,五百萬人口居住在這個流域,這對她是沉重的負荷。一條河川的面貌反映出什麼?人類的貪婪,大肆開發行水區的土地,而人定勝天的傲慢,用工程的手段將河川截彎取直,築起高牆,約束洪水;土地規劃雜亂無章,山坡地過度開發;在上游,翡翠水庫、石門水庫攔阻了河川的生命之水;在中下游,進入人口稠密的都會區,污水不斷的排入,河川豐富的生態於是崩解,奄奄一息的河川,正在邊緣求生。河水嗚咽哀鳴,彷彿控訴人類的無情。

淡水河守護聯盟,猶如黑暗中的火把,為垂死的河川尋覓到一線生機。這股潛藏在民間的力量,受到台南社大巡守河川的鼓舞,促成台北地區十六所社區大學與幾個民間團體,在去年十月組成淡水河守護聯盟,以在地的力量守護這條溪流,他們希望組成流域志工組織,推動河川教育,並且進一步與公部門互動,支持與監督政府改善河川問題,為這條遍體鱗傷的河流療傷止痛。

越來越多的團體,從不同的層面,加入守望淡水河的行列,而積極在推動河川志工組織的環保署,也主動與聯盟聯絡,搭起互動的橋樑,藉由公私部門合作所建立的溝通平台,共同來解決河川的困境。

四月初,由環保署主辦、民間協辦的淡水河河川巡守工作坊,分成淡水河、基隆河、大漢溪與新店溪,分別由在地的三重社大、南港社大、板橋社大、文山社大所舉辦,讓關心河川的民眾,透過參與工作坊,聽講師說明河川的歷史、文化、生態、環境等,再經由在地的河川志工,實地了解河川的問題。南港社大有兩個河川志工團體,分別關心南港的大坑溪與基隆河南岸,在聯盟的志工巡守組織中,他們雖然是後起之秀,卻成績斐然,從實地的做田野調查,掌握溪流的污染現況,還從文史、生態、環境等層面,來了解這條溪流,還與公部門合作,檢舉養豬業者非法排放污水,他們希望與社區互助合作的方式,讓民眾一起關心大坑溪,促進社區發展。工作坊因為有公部門的參與,在第一線守護河川的志工與民眾,可以直接與公部門對談。

北投東華里八仙圳巡守隊也是淡水河守護聯盟的成員,隊長是當地的里長蔡瑞崇,社區原本就有巡守隊,里長號召對河川巡守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為了將八仙圳營造成社區的重要資產,寫了一本八仙圳整治的願景,從八仙圳的歷史、污染的現況、面臨的困境一一找出,他召開了好幾場的公聽會,來凝聚居民的共識,並且舉辦工作坊,並且透過教育來提升民眾的視野,有了具體的願景,再與公部門展開對話。蔡里長說,政府自己組成河川巡守隊是沒有用的,由社區來推動才有用,只要每個社區把他的河段都照顧好,河川自然就會乾淨。

河川保育社區化,讓當地的民眾更加了解這塊土地的歷史、變遷與困境,進而認同與保護她。淡水河是咱的淡水河,當人與河川的距離不再遙遠,河川的面貌將變得更美麗...

後記

在拍攝大坑溪河川志工在解說的過程中,到了要拍攝當地的污染源─養豬場,原本由志工解說,變成綠盟建志帶我們現場了解,建志稱這是烏賊戰術,由外面的團體出面當「壞人」,因為志工在地方推動河川教育,或是社區發展時,會與當地的人接觸,這麼做才不會面對部分人士的反彈。這跟我採訪台南社大河川巡守的志工一樣,由住在那條河流當地的志工找出污染源,但是與公部門一起到現場查緝違法事證的,也由不是住在當地的志工帶領。

集數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