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文化園區|建國啤酒廠、彰化八卦廢棄營區以及日本舞鶴經驗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當文化創意園區,像一座座被賦予產業任務的區域,其實該思考,文化無法遠離歷史、社區的基礎。如果文創產業,倚重在文創園區的產業領航,或許深根社區的文化野火,更能燃起台灣的希望…

建國啤酒廠等待轉型重生

當一座座老酒廠,改建成新園區,在保留歷史建築的外貌下,很難讓人一窺酒廠的真實樣貌。建立於1914年台北建國啤酒廠,一座台灣最老的啤酒工廠,在酒廠遷廠停工之後,保留所有生產機具,至今酒廠員工還能告訴你製酒的過程。

原本工廠停工之後,一樣面臨荒廢的命運,但是文建會指定這條傳統製酒生產線,成為指定文化資產,於是廠方必須維持生產線運轉,讓九十多歲的活古蹟,繼續存活下去。

生產線存活下來了,相處幾十年的員工感受最深,工廠工會也發動文史調查工作,找出老照片,佈置歷史廊道,想讓這座老酒廠,在未來能有新春天。

目前,建國啤酒廠交由台灣菸酒公司管理,在維持生產線運轉外,試圖從土地利用角度,思考酒廠的未來。

生產線依舊運轉的老酒廠,不是只留著讓人懷想的空殼,成為酒文化的創意產業,有著太多的可能性,如何保留?如何經營?考驗著社會的智慧。

文創園區的經營,遊移在政府部門與專業團隊的經營選擇上,其實忽略許多長期投身閒置空間再利用的團隊,這些存在各地的社造組織,成為一種經驗,也是一種力量。

彰化八卦山廢棄營區營造出新生命

在彰化八卦山的一處廢棄營區裡,熱心推動環境教育的觀樹基金會,在這裡有著一場美麗的相遇。接手下來的改造工程,完全依照營區的氛圍,讓廢棄的空間有了新生命,更重要是,無論如何修建,營區裡最被尊重的,是自然。 

沒有傷害一棵樹,成為觀樹基金會改造舊營區最大的驕傲。他們認為,不應該為建設而破壞,而是在建設之前,就想好未來使用的空間劇本。如何經營文創產業,觀樹基金會的態度是,所有創意產品不該無根生成,而是在園區推動環境教育或創意文化的副產品。

縣長選舉過後,觀樹基金會退出彰化廢營區的經營,目前由彰化縣教育處管理。彰化廢營區的營造,展現民間社造團隊的經營力量,當目標明確,創意不會枯竭。

日本舞鶴紅磚倉庫與地方共生

創意園區的意義是什麼?如果無法生根地方,再龐大的空間,都失去生命的空殼。在日本京都府舞鶴市,一群紅磚老倉庫,開啟一個文化園區的故事。

修復的紅磚倉庫,不會只是美麗建築,主導老倉庫再利用的地方政府,思考如何豐厚紅磚的歷史。

舞鶴紅磚建築群,一切規劃以地方為主,從地方歷史的介紹,連結居民與紅磚倉庫的關係,所有的思維重心,在於創造地方的榮耀感。

以地方為核心,堅實的信念,引來日本各地與國際到訪的觀光客,他們不急著修復所有老倉庫,提供觀光客欣賞,而是要將這些資產,留給下一代人決定,因為必須為世代保留創意空間。

在台灣,文創園區全力推動,如果不能塑造一個有著文化厚度的生活氛圍,拼經濟下的文創園區,終究沉淪在文化工業的流行商品裡,失根斷裂、易於取代。

集數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