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水 怎麼活?|大旱下的動植物生存危機

採訪/撰稿 陳寧
攝影/剪輯 陳添寶

中南部的黃花風鈴木,因為乾旱而盛開,雖然是植物的自然機制,景色也十分賞心悅目,但學者提醒,極端氣候一旦持續發生,對植物生長並不利。在人們沒注意到的角落,許多動植物也正因為這場大旱,遭遇生存危機...

當人們面臨限水帶來的種種不便,許多動植物,也正遭遇生存危機…

三月的高雄茂林,山區看不到春天的氣息,草木一片枯黃。在茂林山區調查紫斑蝶生態超過十年的保育志工,很少見到山區如此乾旱,他們感到十分憂心。因為蝴蝶必須在植物的嫩芽上產卵,缺水讓草木不發芽,蝴蝶難以繁衍後代,可能會造成紫斑蝶數量下降。

保育志工們更大的隱憂是,山區的大片造林地,近年來陸續遭到砍伐,不但破壞紫斑蝶的棲地,也讓山林涵養水源的功能喪失。他們希望,有關單位能調整造林補助方式,讓森林能夠繼續存在,紫斑蝶也能年年來茂林度冬。

當南部淺山地區,因為等不到春雨,缺乏生機,中南部的黃花風鈴木、苦楝、九重葛等景觀樹木,卻格外盛開。

旱季帶來花朵盛開的壯麗景觀,雖然是植物的自然機制,但專家認為,儘管適度的逆境,有利於樹木開花,如果極端氣候持續發生,卻不利樹木生長。

受到缺水影響的,還有保育類物種諸羅樹蛙。盛產竹筍的雲林古坑,一片又一片的竹林,是他們最愛的棲地。每年三月,春雨來臨,青蛙爭鳴,代表繁殖季的開始。今年,竹林卻顯得特別寂靜。

竹林中的積水,是卵泡發育成蝌蚪的必備條件。水還會加速竹葉的腐爛,形成腐植質,提供蝌蚪長大所需的養分。只要環境太過乾旱,雌蛙找不到可以產卵的泥地,蛙類的繁殖行為,就會停擺。

近年來,農地面積縮小、零碎化,諸羅樹蛙的棲地不斷遭到破壞,保育工作原本就已經很艱難,保育團體憂心,乾旱會讓牠們的數量更加下滑,連帶影響整個食物網。

往水的源頭走,在雲林古坑山區的野溪-嵙角溪,溪床也幾乎完全乾涸。只有幾處淺淺的積水,成了生物的避難所,各種台灣原生種的魚、蝦、蟹,紛紛在這裡聚集。

在乾旱的環境中,任何一滴水,生物們都不放過,努力抓住機會,延續生命。透過動植物們傳來的訊息,人們也應該重新思考,該如何珍惜、保護水資源。

集數
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