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陳寧
牧場防疫大作戰|全員戒備中
2021年4月16日一大早,大批防疫人員在新北林口養牛場集結,進行周邊環境消毒,準備為牛隻施打疫苗,如臨大敵的氛圍,全是因為前一天,本島首次出現牛結節疹確診案例。
廚餘去哪裡?|減少焚化爐負擔
清運業者穿梭在新北市的社區大樓,將冰庫裡的一包包廚餘取出,集中運到回收場,再一包包拆開,將生熟廚餘分類倒進桶子。有些社區完全不分類,清運人員只能一包包檢查,將廚餘挑出來,我們嫌棄的臭味,卻是他們的日常。
白蟻的祕密世界|你所不知道居家昆蟲
白蟻是大自然裡重要的清道夫,當牠們出現在家裡,卻是讓人聞之色變的害蟲。有著驚人的繁殖力,縝密的社會性分工,對人們來說,卻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昆蟲。科學家們如何透過推動公民科學,聯手揭開牠們身上的奧秘?
揚帆前進(2020版)
揚起風帆,風吹向船帆,吹出飽滿的弧形,船身逆著風開始前進。在沒有現代化引擎的年代,人們靠著風力,到世界各地貿易、旅行。航海科技日新月異,有一群人,仍然持續推廣帆船運動,希望用低耗能、低污染的方式,親近海洋。也有人正著手復興傳統帆船工藝,要找回古老的航海智慧。
金門螢光|芋頭田裡的光
黑夜中的點點綠光,為金門的夏日夜晚,帶來驚喜,也是螢火蟲繁衍新生命的重要信號。為了讓螢火蟲的光芒,重新點亮金門的夜空,一段藉由友善農法,推動棲地保育的故事,正在這片曾經的戰地上,悄悄綻放。
與牛共耕|宜蘭小農結合牛耕的友善農法
一群友善小農,遇上牛耕文化的推廣者,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在宜蘭壯圍,有一處叫做「牛頭司」的食農教育基地,這裡住著十多隻的水牛和黃牛,牛頭司的創辦人,人稱「牛公子」的沈國源,經常帶著牛走入附近校園,向孩子們介紹耕牛文化,也會駕著牛車,帶遊客體驗搭牛車的樂趣。
陸蟹的天堂路|幫助抱卵母蟹平安過馬路
牠看似不起眼,卻可能在你不注意的時候,出現在你我的腳邊。從北部的淡水河口到中部的高美濕地,在繁衍新生命的路上,陸蟹遭遇了什麼樣的難關和危機?
德瑪汶的雞會|泰雅部落在地生活
位在苗栗、台中交界處的大安溪畔,泰雅族的原鄉部落中,有著一群深耕土地的小農。從友善耕作到友善畜牧,他們怎麼在祖先傳承的土地上,發揮互助共享的精神?
鹽地生機|當光電來到嘉義布袋的鳥世界
從空中俯瞰嘉義布袋,一片片矗立在廢曬鹽田中的太陽能板,改變了海岸的地景,也在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過程中,掀起一陣波瀾。從2017年至今,布袋鹽田的光電開發爭議,隨著太陽能電廠正式完工商轉,看似暫時平息。野鳥的一舉一動,會不會因為光電設施的進駐,而有所改變?對當地生態工作者來說,日復一日的調查工作,是一場仍在進行中的馬拉松。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 災後重建-野火後的新生
2019年夏天,規模超越以往的森林火災,襲擊了澳洲大陸。這場災難,讓澳洲民眾警覺到,氣候變遷不是未來的預言,也開始反思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從最先進的科技,到最古老的生態智慧,從外在家園,到個人身心的重建,澳洲人如何在災難之中,找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