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尋找澎湖 失落軍事據點|舊航照圖解讀澎湖島城塞空間
你對澎湖的印象是什麼?目前在澎湖還能看得到的軍事遺址只到清朝,在日本占領澎湖到國軍接收後的近代軍事據點,出現資訊空白和片段化的現象,一場軍事地景走讀工作坊,正試圖補上那段歷史.....
重回現場!台大挖掘原住民馬遠部落遺骨 64年前發生什麼事?|ft.花蓮萬榮鄉馬遠村村長 馬鍾啟|聰到現場
1960年,台灣大學醫學院團隊,到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布農族),從公墓裡挖走了64具遺骨(經台大清點後為60具,但許多遺骨已經拆解散落,台大僅能整理拼湊出43具遺骨),至今這些遺骨依然置放在台大醫學院。
【水域神靈】口湖牽水車藏「牽」什麼?延續超過百年的超渡儀式|ft.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員 洪瑩發|我們的島Podcast
從水出發,了解台灣民俗。我們的島Podcast推出《水域神靈》系列:從金門無形文化遺產之一的「金門海醮」開始;接續推出盼藉神力以避水患的「拜溪墘」和渡亡靈的「水」。人與水的相依與糾纏,歡迎收聽(看)。
【水域神靈】河川氾濫與聚落變遷:宜蘭和嘉南平原的拜溪墘祭儀|ft.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候選人 楊家祈|我們的島Podcast
從水出發,了解台灣民俗。我們的島Podcast推出《水域神靈》系列:從金門無形文化遺產之一的「金門海醮」開始;接續推出盼藉神力以避水患的「拜溪墘」和渡亡靈的「水」。人與水的相依與糾纏,歡迎收聽(看)。
為什麼當年的學術研究會用到馬遠遺骨?返還與研究倫理的省思|ft.台大人類學系兼任副教授 童元昭|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2023年11月15日,是台灣大學創校95年的校慶日,但同時,校門口也聚集了許多來自花蓮縣萬榮鄉馬遠部落的布農族人,以及前來聲援的學生,要求校方歸還部落的「祖先骨骸」。
鹿港龍山寺的修護爭議|台灣文資保存的重重難題
彰化鹿港龍山寺是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廣大木構建築,廟中的剪黏、雕刻、彩繪、藻井等構建,都是精湛藝術,1983年定為國定古蹟。文化部規劃進行修護,卻在彩繪修復施作,引發爭議,形成文資大論戰。
馬遠遺骨何時歸?|未完成的轉型正義
1960年,台大未徵得部落同意,來到馬遠公墓挖掘遺骨,將六十具遺骨運回台大醫學院,做為學術研究的材料,引發部落不安。2017年部落族人組成自救會,和台大展開返還遺骨和補償措施的協商...
為什麼要關心新姜天水堂?!|怎麼看待老屋建築的價值呢?|ft.文史工作者 姚其中|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在新竹北埔的開發史上,發展之初的重要角色,不得不提到姜氏家族,老姜(姜秀鑾)、新姜(姜滿堂)的開枝散葉,帶動了北埔的興盛繁榮。 老姜家族的金廣福墾號、老姜天水堂等許多老屋,深具歷史價值,都已指定成為古蹟。但是新姜家族後代姜瑞金在1947年興建新姜天水堂,沒有古蹟身分,面臨保存危機,想要保留的後代占少數,多數持有人反對保留。
百年活古蹟建國啤酒廠的價值在哪裡?用文化與工藝釀造的麥香能否繼續?|ft.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 郭瓊瑩|我們的島Podcast
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建國啤酒廠,是一間歷史超過百年且仍在生產的酒廠。2000年,臺北市政府將此酒廠公告為古蹟,並決定以「活古蹟」的方向進行保存與規劃。然而,廠區未來的利用方式、土地分配規劃,以及產業活化的方向都成為問題。
18天的第0天!古蹟啤酒上蓋青 建國啤酒廠活化增變數|ft.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秘書長 黃俊達|聰到現場 公視我們的島
阿聰又衝到現場了!為了享受剛裝瓶、最新鮮、號稱第0天的18天生啤酒,阿聰特地拜託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秘書長黃俊達,實地到建國啤酒廠感受迷人魅力。
《葬送,還是活化?》之二|說好的啤酒文化園區呢?
2018年,台北市政府和台酒公司共同宣布,要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規劃為啤酒文化園區。延宕多年之後,啤酒文化園區的變更案在去年撤案,內政部在今年提出新的變更計畫,要將建國啤酒廠部分場區變更為大學校地,未來轉移給北科大使用。計畫一出引發文資團體與工會的反對。究竟變更的原因是什麼?對建啤的產業活保存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葬送,還是活化?》之一:啤酒的百年滋味|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如果說,啤酒釀造是酵母對穀物所施加的魔法,那麼建國啤酒廠就是這個魔法在台灣的起源地。一百多年來,麥芽、蓬萊米與啤酒花在這裡發酵,替城市留下不可抹滅的味道。行政院主導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歷史核心區域,變更為學校用地,交給台北科技大學使用,未來產業活保存之路,該如何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