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元鴻是位農民藝術家,務農之餘,常常到各地創作,像是透過回收消防水管,做出帶有環保理念的作品。他在故鄉舉辦「小地藝術日」,希望運用家中農園環境,成為地方的藝術舞台。
小地藝術日已經舉辦四屆,特色就是以自然環境為地景舞台,加上農業廢棄物再利用,並邀請許多居民參與,提供他們展演空間。活動前,參與藝術家進行創作與布展,居民林雪貞利用回收碎布,製成美麗的捧花。這次的創作有著對母親的懷念。
猛禽棲架教學 |
「蝸牛火爐」作品 |
鄭蕙玲在高雄大樹經營農場,靠近高屏溪,環境自然,生態豐富,他進行友善耕作,保護生物棲地。鄭蕙玲不但參加小地藝術日,特別邀請羅元鴻到農園,進行猛禽棲架教學,讓更多人認識生態農業。
香港藝術家林沛賢到台灣旅遊,也來到羅元鴻的農園協助整理藝術日場地,後來受邀創作,他採用當地土壤,創作一系列「蝸牛火爐」作品。希望透過作品,反思藝術創作善用資源的環保課題。
穿上農業廢棄物 去婚禮遊行
2024年的「小地藝術日」展示十多項藝術作品,進行藝術活動,並邀請具有環保理念的朋友,組成小地市集。藝術日一開場,舉辦了一場別出心裁的婚禮,讓製作捧花的雪貞姐,穿上婚紗嫁出去。參與成員也穿上由農業廢棄物改造的物品,進行婚禮遊行。遊行後,全員一起到山上膜拜土地伯公,祈求活動順利。
羅元鴻不定時進行導覽活動,介紹農園環境和藝術作品。鄭蕙玲用農場生產的鳳梨,提供遊客烤鳳梨,進行食農教育。他用農業廢棄物製作名為眼球的作品,傳達珍惜萬物的理念。還有作品利用回收的人體模特兒,製作創意服飾,表達快時尚的浪費。
藝術日第三天,舉辦草地服裝走秀,邀請數十位非職業模特兒,穿上蠟染服飾走秀,展示自然染風格。林曉鳳和陳常吏夫婦在高雄黃埔新村設立染布工作室,透過服飾上的自然物件,表達萬物和諧共生。
藝術在地化 每年這時老朋友就來
小地藝術日舉辦多年,完全自籌經費,主要都是大家互助合作。參加遊客喜歡這種在地味道,很多是老朋友,像是固定往返的候鳥。羅元鴻相信藝術的在地化,能長出美麗的花,在自然環境中,產生無可預期的藝術驚奇。
延伸閱讀》玉里蘆葦盛開時|用藝術祭開啟觀光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