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蝴蝶到我家|拈花惹草的頂塗溝聚落

2001-11-05

沒有年輕人、沒有學者專家、沒有特色資源,是否就喪失追求生活環境的權力?「蝴蝶到我家─頂塗溝」要講的就是一個老化農村,蛻變成蝴蝶村的故事。

看山看水看自然

2001-09-10

因為喜好大自然的關係,邱慶耀成為雪霸國家公園的義務解說員,也因此開啟了邱慶耀向大自然學習,永無止境的一扇窗戶。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2001-09-10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尋著樹林的腳步|承載了龐大遊憩壓力的柴山自然公園

2001-09-03

高雄地區都市綠地的質與量都不足的情形下,柴山自然公園無法避免的承載了龐大的遊憩壓力,人為的強烈干擾,讓自然公園的生態環境大大改變。柴山會今年五月所舉辦的柴山魔芋節一系列活動,以文化活動傳遞生態教育的訊息,告知大家柴山之可貴與重要性,希望能讓柴山生生不息。

熱島‧台北|市中心與郊區溫差最大的城市

2001-07-16

和過去相比,台北明顯熱了許多。2001年6月29日,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冷氣房裡的台北人打開電視一看,發現氣溫高達37.8度,拿下全國第一。當台灣溫度偏高時,台北市氣溫可以比其他城市高三到五度。

都市綠地生態系

2001-06-25

故事是從人類擺脫貧窮和饑餓開始的。工廠裡的機器取代自然的步調,把資源迅速而無限量的供應到人們手裡,正當眾人聚集在城市裡感謝機器帶來的豐饒生活時,大自然的神奇能量卻在人們的忽視中漸漸消失了。廢氣、廢水、垃圾,開始變成城市中的人們揮之不去的夢魘;高樓、道路、車輛,把城市的面貌變得單調而可怕。這個時候人們才在祖先遺留下來的記憶裡,找到對於自然綠地的原始渴望。

阿南達樂土

2001-05-21

「小國寡民,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兩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經》裡所嚮往的理想社會,2001年的今天,依然有一群執著著理想的人,遠離城市的軌道,只為打造自己心中的桃花源。

理想國|錫安上的有機社區

2001-05-21

多年前一群錫安教會的信徒立志尋找一片淨土,建立心中理想國,於是來到錫安山。為了達到回歸自然、無毒經營的夢想,他們堅持有機生產及生活方式。一開始雖然不被社會多數認同,甚至曾遭受多年政治迫害,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儼然成為目前在台灣,唯一以社區為單位而成功的有機經營。他們的例子似乎傳達出,雖然有機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夢想,而真正能夠跨入理想國,不是教徒,就是傻子。因為理想國的鑰匙,是用一種接近信仰的情操打造而成。

烽火燎原|各地反焚化爐的聲音四起

2001-05-07

1980年代起,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台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

廚餘變黑金|廚餘回收當堆肥

2001-04-30

近幾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大家彷彿如夢初醒般,發現廚餘回收的好處,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企圖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這潮流一步步從個人、民間社團,推展到地方政府。也因為這風氣是來自民間自主的嘗試,所以各自摸索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眾聲喧嘩的景象。

基因‧不死

2001-04-23

高科技加速全球人口的成長率,遺體冷凍的技術、預防醫學的發展、基因序列的研究,都讓人類有機會進一步延長壽命。人們處心積慮地延長個人的生命, 卻忽略了去維持地球所有物種的平衡,這種片面的努力是真的能夠壯大人類的族群, 達到掌控一切〈包括生命法則〉的慾望,還是終究必須臣服於過度膨脹的各種問題中?

漫天金紙幾多酬

2001-04-02

“風吹曠野紙錢飛”是白居易《寒食吟》中的詩句,紙錢文化曾經是人們對天地崇敬的一種表現。一筆一刀刻出的模版,和繁複印製的程序,把人們的恐懼或感謝送達天聽。這些無傷大雅的宗教寄託, 卻在機器的大量印製與變相的貪婪索求下變成環境的負擔。 台北市是全台灣首先推行”停燒金紙”政策的地方,民國89年7月開始,香火鼎盛的龍山寺全面停燒金紙,他們成功的經驗卻沒有引起其他寺廟前仆後繼的跟進,寺廟香燭部的經濟利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