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採訪報導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暌違了二十幾年,六年的爭取,讓過去依附在頭城大溪里的龜山島原住民們,終於能夠在民國九十年七月一日,恢復早期在龜山島的龜山里。龜山人的族群認同,正式在仁澤社區凝聚起來。龜山島的原住民們熱切地帶著,他們在仁澤社區長大的第二代、第三代,重遊龜山島。

民國六十六年,因為颱風與大火,島上生活困苦,集體遷村,變成是一種順應天意。從此,龜山島上由軍方接管,成了禁區。現居仁澤社區的原龜山人,仍以捕魚為生居多。早年人稱『惡水之島』的龜山島,除了船隻停泊不便之外,水電缺乏,醫療更是困難。對於以海為生的龜山人而言,島上的媽祖、太子爺們,長久以來,就是龜山人的精神信仰。

龜山島開放標榜生態旅遊,初期遊憩範圍限定在龜尾潭,檢視開放這一年,仍可看見其規劃不週詳的地方。東北角風景區管理處的秘書曾國基說,龜山島目前是採取總量管制,考量生態承載的能量、空間實質的限制及實際上設施的限制,因此必須採取管制措施,讓龜山島在合理的使用範圍內,環境不會遭受很大的改變,甚至避免被破壞掉。

集數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