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珊瑚礁|人與大海的關係

採訪 于立平

對於海洋的印象,常停留在一次偶然相遇,還記得,第一次畫破海平面,潛入海中的那種驚嘆。還記得,第一次誤闖馬尾藻森林和天竺鯛嬉戲追逐的那種感覺,直到現在,已經將近二十年了。迷戀海洋的記憶卻不曾淡忘過,但是就在1997年學術界替全世界珊瑚礁做了一次總體檢才驚訝的發現。「二十年後珊瑚有可能會從地球上消失」為什麼有上億年歷史的珊瑚會開始上演一場失蹤記呢?這個推測會不會成真?或許這個時候是該去探望那些久違的海洋朋友們看看多年來 他們過的如何…..

「二十年後珊瑚有可能會從地球上消失。」,為什麼有上億年歷史的珊瑚會開始上演一場失蹤記­呢?為了尋找珊瑚礁,繞著台灣海域進行觀察,能夠發現每個地方對珊瑚的利用以及珊瑚價值的判斷,自有一套「珊瑚理論」。

其實珊瑚就是澎湖人口中所說的「咾咕石」,澎湖人對珊瑚的利用,可說是將「珊瑚」用到最淋漓盡致的一個地方,從吃的,住的到用的,從宗教信仰到經濟來源,都與珊瑚脫不了關係,拿珊瑚蓋房子,在珊瑚淺坪討生活,曾經還有繁華一時的珊瑚漁業。

數百年澎湖人依賴珊瑚礁自給自足,但是來到現代漁業與珊瑚礁發生了衝突,澎湖的珊瑚一直以來都在混濁的海水中,在人們的踩踏下強韌的成長。因為近幾年漁業資源日漸匱乏,漁民只好回頭捕捉珊瑚礁魚類,加上餐飲市場炒作,目前,珊瑚礁區的魚類越來越來越少,而一些年輕一代的澎湖人注意到澎湖珊瑚的特質與轉變,於是開始為這片的珊瑚海域努力著。

在綠島,有一個一千兩百多歲的老微孔珊瑚,是全世界最長壽的活珊瑚,當地人給牠取了一個名字,叫做「大香菇」。但是近幾年人們卻發現,「大香菇」因為全球環境變遷,海水暖化而生病了,老珊瑚敵不過白化的危機。

然而老珊瑚悲慘的命運卻不僅如此,最可怕的是源源不絕的「觀光客」,當人們乘坐觀光潛艇近距離觀賞「香菇頭」時,不是喜歡停在「大香菇」的頭頂,就是喜歡常常衝撞牠,偶而還會將「大香菇」的整塊身體撞落海底,但好不容易等到潛水艇停駛,卻又要面對海水愈來愈髒的窘境。

如今每年會有三十萬人次的遊客,來到綠島作客,除了「到此一遊」的消費之外,我們是不是也該對這些比人還早來到綠島的「原住民」多一分尊重呢?

台灣東岸的蘭嶼達悟人,利用珊瑚礁的方式就與漢人迥然不同。對達悟人來說,大海就像是家裡的天然冰箱,也有一套合乎資源永續利用的捕魚的觀念,若到了每年捕飛魚的季節,除了集體出海作業以外,傳統的禁忌是不能再用漁槍去打魚,而如果平時要吃魚的時候,也是到海裡捉取一天的份量即夠,這樣的傳統禁忌讓蘭嶼的珊瑚礁,成為台灣海域僅存幾處還可以稱為海底花園的地方。 

台灣各地流傳著各種不同的「珊瑚理論」,然而最大的相同之處,卻是這些珍貴的珊瑚日益稀少,我們應該警覺珊瑚的消失,建立保護機制,別讓大自然花了上萬年,甚至百萬年的海洋花園,在短短的時間內破壞殆盡。

集數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