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生活」相關報導
廚餘回收|搶救廚餘大作戰
近十年來,廚餘回收儼然已經形成一種民間自主的風氣。從北到南,從都市到農村,大家彷彿如夢初醒般,發現廚餘回收的好處,到處都有人在嘗試、摸索,企圖將廚餘變黑金(有機肥),這潮流一步步從個人、民間社團,推展到地方政府。也因為這風氣是來自民間的嘗試,所以各自摸索出不同的方法,形成眾聲喧嘩的景象。 台大農業化學系的吳三和教授和環保人士劉力學是研究廚餘的革命夥伴,他認為只有用科學的方式研究廚餘堆肥,...
預約下一場更乾淨的選舉
選舉終於落幕,有人當選、有人意外落選、也有人只是想借選舉宣揚自己的理念。經歷激烈選戰,台灣島又歸於平靜。不過,有群人不管輸或贏,在選戰過後,得即刻投入另一場聖戰。為了在12月2日凌晨五點前,還給台北市民一個乾淨的環境,清潔隊員漏夜奮戰到黎明,只不過他們的敵人不是賓拉登,而是這些選後就被視如垃圾的選舉旗。其實如果我們不過度浪費,清潔隊員就可以跟你我一樣,待在家裡享受被窩的溫暖,而不是在寒夜與路燈為伴,傻傻地拆著這些不太有用的旗子。
旗正飄飄
選舉一到,街頭馬不停蹄的競選餐會、造勢晚會,遺留下來的垃圾與文宣品,不僅影響市容,更對環境造成污染。台灣選舉次數頻繁,各候選人為求勝選,選舉費用與物品都大量消耗,例如大量的傳單、看板、布條、標語不僅破壞都市景觀,更增加社會成本。宣傳車輛也可能因為分貝太大而影響生活品質,競選總部、辦公室的大量耗電耗能更浪費有限的資源,募款餐會更產生大量的廚餘缺乏有機利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於是出現了環保選舉、乾淨選舉救台灣的聲音。由台灣環境保護聯盟等21個環保團體所發起的「環保選舉運動」,就是希望建立一個選舉新模式,透過環保選舉的推動,加速環境法案政策的落實,使選舉過程更環保、節省資源。
歸途 歸土 龜山島|有待完善的生態觀光
龜山島的開放,標榜是生態旅遊。檢視龜山島開放一年,仍可看見其規畫不週詳的地方。本集前段將記錄原龜山島住民尋根及抬媽祖活動;中段將藉由登401高地,講解龜山島的林相及前人墾荒遺跡。後段則著重在目前一般生態旅遊解說員(導遊)的不專業,或是在解說的過程中太過於民俗化。主辦者(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有責任,遊客也有責任去瞭解生態旅遊的涵意與意義,遊客若能先試著去瞭解龜山島的歷史文化,則在旅遊時,將對當地的自然景觀有更深切的認識。
尋著樹林的腳步|承載了龐大遊憩壓力的柴山自然公園
高雄地區都市綠地的質與量都不足的情形下,柴山自然公園無法避免的承載了龐大的遊憩壓力,人為的強烈干擾,讓自然公園的生態環境大大改變。柴山會今年五月所舉辦的柴山魔芋節一系列活動,以文化活動傳遞生態教育的訊息,告知大家柴山之可貴與重要性,希望能讓柴山生生不息。
熱島‧台北|市中心與郊區溫差最大的城市
和過去相比,台北明顯熱了許多。2001年6月29日,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冷氣房裡的台北人打開電視一看,發現氣溫高達37.8度,拿下全國第一。當台灣溫度偏高時,台北市氣溫可以比其他城市高三到五度。
理想國|錫安上的有機社區
多年前一群錫安教會的信徒立志尋找一片淨土,建立心中理想國,於是來到錫安山。為了達到回歸自然、無毒經營的夢想,他們堅持有機生產及生活方式。一開始雖然不被社會多數認同,甚至曾遭受多年政治迫害,一路堅持下來,如今儼然成為目前在台灣,唯一以社區為單位而成功的有機經營。他們的例子似乎傳達出,雖然有機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數現代人的夢想,而真正能夠跨入理想國,不是教徒,就是傻子。因為理想國的鑰匙,是用一種接近信仰的情操打造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