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資源再利用|廢塑膠的春天

2003-02-10

在塑膠製品來不及被大眾了解的情況下,似乎成為萬惡不赦的全民公敵。然而近幾年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施行,以及資源回收觀念日漸普及的情形下,同樣是塑膠廢棄物,有的塑膠材料,命運已經跟往常不一樣。 在宜蘭的一家資源回收分類再製處理廠,是台灣第一家從分類回收再製成產品,一貫作業的工廠。塑膠基本上分成兩大類,熱塑性與熱固性。熱塑性的在高溫可以重新再製,熱固性的如橡膠、就不行。 塑膠廢棄物回收系統能逐漸成型,...

「衣」生「衣」事|舊衣進到回收箱的旅程

2003-01-06

你是否曾經想過,這些被你拋棄的糟糠之『衣』,在離開你的衣櫃之後又展開了一種怎­樣的旅程呢?

2002環境事件簿

2002-12-30

不可否認的,今年的景氣還是在一片蕭條聲中持續低迷,不過經濟發展沒有盡如人意,並不代表環境問題就可以擺在一邊。事實上,在這個可以是危機(環境問題被刻意忽略),但也可以是轉機(環境壓力暫時舒緩)的時候,正好是大家可以坐下來運籌帷幄的時候。 舊帳算不完 今年發生的一些環境大事,如果不回過頭去看看陳年往事,可能一時會弄不清楚。 年初傳出的缺水問題,以及後續發生的農民抗爭,...

飲食男女免洗人生

2002-12-16

免洗餐具已經成為我們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曾有人認為塑膠袋、保麗龍在盛裝食­物的過程中,若是溫度過高,可能會釋出有害物質,累積人體中,會導致昏睡、肝癌等病症­,但也有人覺得這是過度誇大渲染的說法,真相究竟如何?今天的看守單元,為您深入探討­。

誰來午餐?

2002-11-11

2002年10月份才正式實施禁用免洗餐具,不過有很多大專院校早就開始使用環保餐具。北台灣的台北護理學院,也是其中之一,成為去年12月份接受環保署公開表揚推動環保餐具的績優學校。 從多種顏色的免洗餐具,高溫殺菌的清洗設備到自備杯子飲料折價,台北護理學院努力的落實使用環保餐具。雖然在學校推動環保餐具的使用,一般學生的接受度都滿高,但是餐廳卻明顯的感受到,學生因為覺得不方便,營業量下降了一些。...

自行車行不行

2002-11-04

時間是某個禮拜六凌晨三點半,幾個住在台北士林附近的腳踏車同好,摸黑出門一道騎車來­到台北火車站,準備搭夜車前往北台灣週休旅遊聖地--瑞芳,趕在假日擁擠的人潮車潮出­現之前,安心的享受在馬路上騎腳踏車的樂趣。

媽媽的寧靜革命

2002-10-28

食物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在這個年代想要安心吃東西,彷彿成了天方夜譚。為了找回能夠安心生活的權利,民國82年,一群媽媽尋找可信賴的農友和生產者,組織合作社推動「共同購買」。

修復再利用|廢家具的第二春

2002-10-07

你還記得去年春節的時候,台北街頭的情景嗎?每次除夕大掃除的時候,就是家裡的舊家具,被掃地出門的日子,淹水的時候就更慘了,床鋪、神桌全部流落街頭。根據統計,台北市一年廢家具的產量,至少有70公噸,除了被送進掩埋場、焚化爐,這些廢家具有沒有更好的選擇呢?

蛻變的聚落

2002-09-16

包括台灣在內 全球四萬多名代表,八年底在南非約翰尼斯堡,參予了永續發展世界高峰會。不過,今天我們並不討論那些冗長的會議內容,我們跟著台灣代表前往,位在約堡郊區的”象牙公園”。

農場的童顏|用有機農業展開幼兒教育

2002-09-09

傳統中,有機農場生產各種健康的農作物,但是在這裡有座特別的農場,不僅生產農作物,它也生產笑聲,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樂園。

節水二三招

2002-06-03

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結論是UV開的時間不用那麼多,我們跟廠商協商關一半起來。每個月省35萬的電費,高雄區國中小,汰換前是藍色的省水成效汰換後是紅色的BAR ,加起來總的成效只要你換省水器材,大概有22到30的節水空間在這裡,這是真正去做的數據,還是要注意員工的節水措施。

都市靜脈之旅|讓資源在城市循環

2002-04-22

如果將都市看成是一個有機體,如果它也有動脈與靜脈,那麼,清潔隊與拾荒者就是扮演著血球的角色。自從清潔隊開始做資源回收以後,住在蘆洲的劉阿伯面臨快要收不到東西的窘境,而這也是許許多多拾荒者面臨的困境。從最早期拾荒者與清潔隊的合作共生,到目前兩個體系之間的相互衝突,政府部門在大力推動資源回收之時,並沒有有效地整合在民間運作已久的拾荒體系。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