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廚餘日記

記者 張岱屏

台中縣石岡鄉,一個位於大甲溪畔的小鄉鎮,境內沒有垃圾掩埋場也沒有焚化爐。過去,全鄉垃圾必須大老遠送到后里焚化爐。民國九十年,對於石岡鄉來說是關鍵性的一年,全鄉的垃圾量從一年四千多公噸降到一千五百公噸以下,一年內整整減量三分之二,成為全台灣資源回收的模範。這個奇蹟,就從兩只ㄆㄨㄣ ㄊㄤˋ開始。

目前石岡鄉一個月的廚餘回收量在七十噸左右,可以做成二十多公噸的有機堆肥,全部回饋給石岡鄉民。也有清潔隊員因為生產有機肥料,點燃了對有機農業的興趣,開始在自家的農地經營起有機菜園。

一堆堆的不同發酵程度的堆肥,就像是石岡鄉清潔隊的日記,日復一日累積了可觀的成績,吸引許多其他鄉鎮前來取經。

相較於農業鄉鎮的堆肥型態,都會社區發展出不一樣的模式,台北市西湖里是台北市廚餘回收資歷最深的模範里,居民花了三年半的時間,在生活中摸索廚餘回收的方式。

台北市西湖里,從民國八十九年七月開始進行廚餘回收。開始時由主婦聯盟進入宣導,透過里長召集社區義工媽媽,每天站在資源回收車旁邊,不厭其煩地宣導,三年多來,西湖里從小朋友到歐吉桑,都將廚餘回收當成是生活的一部份。

近年來,全台灣許許多多的社區、鄉鎮公所、企業,紛紛投入廚餘回收的行列。大家競相摸索廚餘堆肥的法門,這一股風起雲湧的熱潮,從民間不斷地擴散,逐漸引起公部門的重視。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台北市宣佈全市全面實施廚餘回收,但是,廚餘回收的基礎,絕不只是政府單方面的一紙行政命令。

什麼是廚餘回收成功的法門呢?石岡鄉的清潔隊員會說,廚餘回收就是不斷地迎接挑戰,發揮創意。西湖里的居民會說,廚餘回收就是鄰里之間的熱情,當你我都願意為生活付出一點小小的心力,就可以促成這一場廚餘革命。

集數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