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電池的明天|如何有效推動乾電池回收?

撰稿 楊蕙萍
攝影 朱孝權

九十四年春,一張張廢電池重金屬含量報告,醒目的張貼在記者會現場,立委公佈廢電池的檢測結果,台灣廢乾電池每年含有600-700公斤的汞,足以毒死20多萬人。但是目前台灣廢電池回收率只有17%。電池進口和回收政策出現了什麼問題?能不能有效推動乾電池回收?

今年四月一日,環保署在台北市等十縣市,實施垃圾未分類將開罰措施,民眾如果沒有依規定將垃圾分成資源垃圾、廚餘和一般垃圾,將會受到處罰。事實上環保署從民國七十六年陸續推動資源回收觀念,但成效不彰。民國八十六年在學者的規劃下,朝資源回收四合一方向進行。當年負責推動的中華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柏雲昌,今年他再度受環保署委託「廢乾電池的危害性管制和提昇回收處理成效規劃驗證」,他拿著一元銅板比喻廢電池的汞、鉛、鎘重金屬含量,「如果把這個銅板切割成一百萬份,只要百萬分之二十鎘就足以造成人慢性中毒死亡」。

政策推動這麼多年,廢電池回收率未見改善。環保署日前表示未來將朝向對進口商發認可證,並在本地自己設建廢電池回收處理場,這樣的政策可以提高回收率嗎?已經加入WTO的台灣,對進口商的管制措施是否會造成貿易障礙呢?    

乾電池處理回收的癥結,除了誘因外,看不見的,且未造成直接立即毒害是主因,節目中我們訪問十幾年前開始自發性回收乾電池的謝文達,他從父親手中承接製作沙發的手藝,並把這項技藝發揮在鼓勵廢電池回收上,不惜成本製作沙發贈送參與回收的民眾。從他的口中聽不出廢電池的危害機轉,有兩個孩子的他說,只希望以後不要危害子孫,當地的加油站學校等機關紛紛響應他的號召,看似賠本的生意,我們看見無形的影響力,已超過有形的資產累積。 

集數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