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物處理】焚化台灣 |一縣市一焚化爐政策能解決垃圾問題?

記者 陳佳珣

在南投縣環保局廣場前,集集鎮民群情激憤,武裝警察嚴陣以待。在環保局內,正在進行南投縣焚化爐環境影響評估的審查,廠商選擇的地點就在集集。類似的抗議場面,在每個縣市輪流上演,這是處理垃圾必經的宿命?還是錯誤政策導致的結果?

集集鎮民要求停建焚化爐,政府該做的是資源回收、垃圾減量。這個道理,每個縣反焚化爐的居民都有提出,但是,這些聲音有辦法喚起其他鄉鎮居民的注意嗎?這些聲音能讓中央與地方政府正視垃圾的問題嗎?衣服背後斗大的「全民覺醒」字樣,是對台灣人民的期望,對政府來講卻是一大諷刺。

垃圾每個人都會產生,垃圾問題全民都有責任,政府必須擬定具有遠見的垃圾政策,讓人民有所依循。

現在,台灣正走向焚化爐的不歸路。

環保署在民國80年訂定「垃圾處理方案」,也確立了「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垃圾政策。掩埋場在鄉鎮公所不當管理下,信用破產,因此民眾對掩埋場的設置相當反彈;焚化爐這幾年在興建過程,也每每遇到極大的抗爭。垃圾處理設施一定是會面臨這種處境嗎?在政府再三宣誓焚化爐是低污染,但是與焚化爐朝日相處的是在地居民。

居民表示,焚化爐運轉後,空氣非常的臭,去醫院檢查,醫生說這不是感冒,是慢性咽喉炎。北投盛產蓮藕,這幾年,蓮花都枯死了,無法生產,居民認為這與焚化爐的空氣污染有關。雖然呼吸系統的疾病以及環境污染造成蓮花死亡,這兩件事沒有辦法證明與焚化爐有關,但是,在居民要求環保局做土壤與水的檢測時,卻面對環保單位以「經費」問題的回應。如果政府能建立起焚化爐管理的信譽,焚化爐會搞到現在這種設到哪裡反到哪裡的事實嗎?

話說回來,這是整體廢棄物管理的問題,台灣垃圾很多是混合清運,資源回收分類的工作沒做的很好,進去焚化爐燒的東西什麼都有。北投焚化爐周圍的居民,在一次次的進廠稽查時,都發現不能燃燒或是不可燃燒的垃圾,尤其是代清除業者所清運的一般事業廢棄物,問題更是嚴重,檢察官去查,也是同樣的情形。台北市已經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家戶垃圾問題單純,一般事業廢棄物的管理是一大黑洞,居民發現,如果進廠稽查,平常絡繹不絕的垃圾車就不再進焚化爐,稽查完後,在馬路邊等個三十分鐘,垃圾車就一部接一部。這一年,空氣有所改善,事業廢棄物進廠的數量銳減,這些一般事業廢棄物是流落何方?可能到其他焚化爐。

本集將從風險與成本的角度,來看台灣的垃圾政策現況與問題。在社會、經濟、健康、環境,現行的垃圾政策造成什麼影響?

集數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