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化之火

記者 陳佳珣

後山台東是台灣的淨土,這裡沒有什麼大型工業,也少有污染,發展無煙囪的觀光產業是縣­政府及地方一直努力的方向,未來這片土地將豎起兩支焚化爐的煙囪。擔心焚化爐排放「世­紀之毒戴奧辛」,以及含有重金屬的灰渣會污染空氣與土地,威脅身體健康,是每個焚化爐­周圍居民的恐懼。

國家的垃圾政策關係全民的福祉,現在的焚化爐政策對全民有什麼影響?反焚化爐的怒火在各地熊熊燃燒,從地方的抗議行動延伸到議會,也蔓延到國會殿堂,為什麼要求重新檢討焚化爐政策的聲音,不斷地被提出?

環保署計劃將興建32座焚化爐,依據1996年核定的「鼓勵公民營機構興建營運垃圾焚化廠推動方案」,目前預計11座焚化爐由廠商投資興建,而鼓勵廠商投入資金興建焚化爐,必須支付其投資的利潤,以台東縣為例,在20年的合約期間,縣政府每年保證支付廠商93000噸垃圾,每天大約是250噸。

占台東縣一半以上人口的台東市,一天要提供167噸的垃圾焚化量,然而,在台東市長推行資源回收工作後,垃圾量從最高峰一天160噸降到現在不到100噸,未來如果中央協助建立廚餘回收體系,垃圾量一天可減至60噸,但是縣政府仍必須支付廠商250噸的垃圾處理費,對於身為全國資源回收模範生的台東市來說,資源回收與保證垃圾量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與其他反對興建焚化爐的縣市不同,從民眾、台東市公所、台東市民代表會、台東縣議會都反對焚化爐繼續興建。

也許焚化爐是台灣邁向零垃圾過程的必要之惡,但是到底台灣需要多少座焚化爐呢?如果環保署仍舊堅持一縣市一焚化爐的政策,焚化爐的爭議還會持續燃燒。關於廢棄物處理的願景,政府承諾未來將朝向「零垃圾」的方向努力,這也是國際上的趨勢,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資源再利用以及回收再使用,將資源循環利用以減少自然資源的消耗,經建會希望未來二、三十年能達成這個願景,對應到環保署現在推動焚化爐的政策,卻存在著矛盾與衝突。

集數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