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好住家

記者 張岱屏

什麼樣的房子,算是好房子?究竟,怎樣才能住得健康又環保?建商、居民、研究者,將各自帶你尋找,他們心目中的“新好住家”…

綠色的樹籬、潺潺的流水,在台北市水泥叢林之中,有一棟被樹木包圍的住宅,

它是台灣第一棟拿到政府「綠建築標章」的民間建築,這棟建築有什麼特殊之處?

為什麼叫它「綠建築」呢?

在這塊一千九百坪的建築基地上,建築物的面積只佔了六百坪,其他全都是樹木與草地。小葉欖仁、黑板樹、台灣鑾樹、青楓、山櫻花….,27種喬木與灌木營造了多樣化的生態環境,也使得二氧化碳量減少、能源使用降低。

不過,一棟綠建築的誕生並不是一個偶然,有法規的配合是誕生的前提。以台北市這棟綠色豪宅為例,它是一個低建蔽率低容積率的區域,所以才有辦法留出這麼多空地。然而,這棟台北市的綠色豪宅可是價格不匪,每坪四十萬元以上的售價只能吸引金字塔頂層的消費群。但是追尋新好住家可不只是少數人的專利,在三芝與石門交界的海岸,貧瘠的沙丘上,一個老外打造了不一樣的家…

熟悉環保的人對劉力學一定不陌生,這個將廚餘變黑金的傳奇人物,另一個被人稱道的傳奇就是他”自立造屋”的經驗。從小在加拿大森林裡長大的他,十二歲就開始學習蓋房子,曾經自己建造過三座木屋的他,從畫設計圖到挑選建材都難不倒他,三十多年前劉力學決定搬到三芝的海岸,便決定用從小在加拿大森林學習的經驗,自己DIY一個舒適的窩。劉力學說,他的房子是一棟木屋蓋在一座水泥防裡面,劉力學自己研發出隔熱防潮的方法,讓海邊的房子住起來冬暖夏涼。劉力學證明了靠自己的力量不用花大錢,也可以打造一個處處有巧思的綠色住家,然而另一種全新的DIY住家正在醞釀…

這座乍看之下並不十分特別的透天厝,是工研院位於新竹的實驗屋,一棟完全由鋁合金「拼湊」而成的房子。

為什麼會選擇用「鋁」來蓋房子?原來鋁這種金屬有許多好處,它質量輕、耐震、具有抗腐蝕性、可以反射光與熱、可隔絕電磁波、加工成形容易,最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回收利用,是打造綠建築的理想材料。

當初工研院在設計這棟全鋁屋時,是以“積木”的觀念出發來建造這房子,建築師稱這種房子為“開放建築”。它從組裝到內部空間的設計,可以隨時因應需求的改變而調整,真正做到“屋隨心換”的境界。全鋁屋的興建概念大大顛覆了傳統水泥建築的施工方式,它所採用的是「預製工法」,將建造時複雜而且專業化的作業過程,盡量在受控制的工廠環境中運作,到現場只需要簡易的安裝動作,一個月內就可以組裝完成。未來這種“工業化”住宅如果上市,買房子就像是買電器產品一樣,品質固定且有保障。

房屋不只是房屋,房屋也有自己的生命。從興建、使用、到廢棄,一棟房子都不斷在消耗資源、產生廢棄,要怎麼樣讓一棟房子從生到死耗用最少的資源,與環境共生,這正是現代“新好住家”尋找的方向。

集數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