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病毒獵人:阻止下一場瘟疫大爆發》

2020-06-08

在過去半個世紀中,病毒「外溢」(Spillover,即病毒跨物種傳播)的發生次數,增加了三倍,因此奪走了無數生命。然而人們總是在每次瘟疫爆發的當下,才意識到危機正在發生。 2014年伊波拉疫情在西非爆發,當世界聚焦在伊波拉病毒時,地球上還有其它致命疾病虎視眈眈,立百病毒 、屈公病毒、茲卡病毒......,這些人畜共通病毒,其實擁有很多共同點。它們來自何處?如何致人於死?以及該如何防止它們的擴散?...

瘟神的腳印:台灣傳染病的歷史足跡

2020-05-11

每年元宵的鹽水蜂炮、台東的炸寒單,還有台南高雄屏東一帶的燒王船,大家都說是消災解厄求平安。其實先民遇到的最大疾厄,就是因為歷史書上說的,「台灣多瘴癘」所引起的傳染病。

小心!碳足跡│你所看不到的碳排放

2020-03-02

在超市挑選食物與日用品,除了保存期限、成分外,你是否曾經注意到有些商品的包裝上,印著一個小小的腳印呢?這個腳印就是碳足跡,代表生產這個產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凡購買,必留下碳足跡。」廠商、消費者與政府,在削減碳足跡上,可以做哪些事情?

「排碳者付費」時代|讓產業克盡減碳責任

2020-03-02

2015年,世界各國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希望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增溫控制在2度C以內。巴黎協定通過後,各國紛紛提出自主減碳承諾,但是全球碳排放還是快速增加,2019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突破415ppm,隨著碳排放增加,極端氣候也在各地釀災。

戰疫 - SARS之後,台灣準備好了嗎 ?

2020-02-17

「最近有從國外回來嗎?」「她上禮拜剛從中國回來。」「剛從中國回來是不是?等下量一下耳溫跟血壓、血氧喔!我來幫你太太做一下評估。」 大家不要驚惶,這段對話並不是台灣出現社區感染的真實對話紀實。這是雲林縣消防局六合分隊的模擬演習。2020年1月21號,農曆過年前,台灣還在觀望新冠肺炎疫情發展,雲林縣已經進行全縣救護演習。

失控的琉璃蟻|本土蟻種突然迅速擴張族群

2019-12-09

已存在台灣上百年的疣胸琉璃蟻,現在成了民眾揮之不去的煩惱,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扮演什麼角色?

塑縛怎麼解?|那些賣場的一次性塑膠

2019-11-18

方便的塑膠,包住了食材的新鮮、衛生,但也把大自然包得喘不過氣來。我們能不能設法解開食物的塑縛,讓我們的環境不要負擔這麼大?

香蕉的搖滾青春|高雄旗山青農新勢力

2019-05-20

以香蕉為名,以樂器為劍,以歌聲為口號,以斗笠為戰袍。組團十一年後,出身高雄旗山的樂團「台青蕉」,在2019年2月,推出第三張專輯「種下青春」。鼓手黃堂軒在5月11日演出後接受採訪,提到高中時期組團的青澀模樣,大笑不止。他說:「我們又不是音樂科班長大,所以演奏實力滿差的。可是我覺得我們跟人家不一樣,敢去做想做的事情。」 黃堂軒所說的不一樣,說穿了就是台青蕉的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想做、也有很多分身。...

共享未來|環保餐具租用服務

2019-04-22

餐飲業者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往往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盛裝食物,許多大型戶外活動,也因此到處可見免洗餐具的蹤跡。高雄大港開唱音樂祭舉辦至今,已經邁入第十一個年頭,垃圾量也隨大批觀眾逐年增加… 攜帶小巧的環保筷外出並不難,但若要隨身攜帶餐盒,就沒那麼普及;參與民眾想做環保,其實還有更方便的選擇。音樂祭主辦單位近年來主動和環保餐具租賃業者聯絡,並全額支付租金,希望透過免費服務,提升樂迷朋友的環保意識...

尋味台灣黑豬 | 禁用廚餘之後?

2019-04-08

人類馴養家豬,已經超過一萬年的歷史,牠們把殘羹剩菜,田間的農業副產品,轉換成農民的財富。隨著養豬產業走向現代化,廚餘養豬,被認為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55萬公噸,其中有62%,都成為豬的大餐。廚餘不養豬之後,該送往哪裡?台灣的黑豬產業,會不會隨著禁令,漸漸消失?

校園這煮事|從下廚了解吃下肚的食物

2018-11-26

孩子到外地大學念書,爸媽最心疼的都是,吃的好不好?還不忘叮嚀,在外面吃東西要注意。但其實孩子在外面吃飯,能夠吃得如同營養專家說的標準,也不容易,因為外面餐廳畢竟為了生意與利潤,重口味還是最受歡迎,那怎麼辦呢?

【從節能到產能】節能是門好生意 | 省電來賺錢

2018-10-20

台灣欠缺自產能源,卻是用電大國。為了成長的用電需求,政府不斷開發新的電力來源,也引發一次又一次的社會爭議,其實解決用電瓶頸最根本、最有效的策略是節電... 節電不只是隨手關燈,更換LED燈泡而已,如何聰明有效率的節能,已經是一股趨勢。幫人節電也能是一種專業嗎?這個新興產業又可以帶動多少錢景?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