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選擇前進不後退|訪柯金源導演想要照見的未來(上)

2018-06-18

導言 影像是個照妖鏡,照出歲月,照出變化,經過三十年的時間驗證,得到什麼答案?而台灣,歷經三次政黨輪替,什麼變了,什麼又沒變呢? 《前進》紀錄片,描述從1980年代戒嚴時期開始,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要環境運動與事件,從鹿港反杜邦、李長榮化工抗爭、反核、反六輕、反濱南,再到國光石化公民運動、反空污等議題,透過影像回顧與比對,訪問當時的紀錄者與抗爭者,用時間驗證過去與現在,想要照見未來,...

一木換一墓|環保樹葬的新思維

2018-04-02

清明將至,又是追思懷念先人的時節。你是否想過,當生命走到終點,希望至親好友,用什麼樣的方式,送你最後一程?生和死的空間界線,如何在林蔭之下,找到新的平衡點?

向除草劑說再見|非農地禁用除草劑

2018-03-12

一張張的枯黃照片,呈現的都是噴灑過除草劑的死寂…

元宵節的環保行動|用環保天燈、環保鞭炮慶祝減少汙染

2018-03-12

每年元宵,北天燈、南蜂炮,各地燈會,吸引大量遊客。活動背後卻是大量的資源消耗和污染製造,讓元宵失去環保精神。有一群人透過藝術創作、天燈製作、鞭炮改良等方式,展開元宵節的環保行動…

探索黑水虻|減少廚餘廢棄物

2018-01-15

有人說,牠是僅次於蜜蜂,對人類最有用的昆蟲。不管是禽畜糞或廚餘,都可以被牠快速消化。牠的糞便可以做有機肥,牠本身更是高蛋白來源。這小小昆蟲,會是轉化人類煩惱、提供食物來源的救星嗎?

重拾自然|新竹紙寮窩的手工竹造紙工藝

2017-11-06

竹子、藺草,以往鄉間隨處可見的植物,先人運用巧思,廣為運用在日常生活。然而追求效率、便利的現代社會,大量塑膠產品攻城掠地,我們逐漸失去運用自然植物的能力,也帶來更多不可解的環境災難,如今,能不能有機會,再度和自然共存…

惜食運動|計畫性採購 避免剩食產生

2017-10-23

在餐廳用餐,會產生多少廚餘?如果把廚餘,一樣樣仔細分析,能得到什麼訊息?舉辦一場萬名選手參與的國際大型運動會,又會產生多少剩食?一群公民展開行動,希望尋找減少食物浪費的解方。

生活的另一種選擇|自備容器的減塑消費

2017-09-18

我們努力地回收再利用,有時候,還是不免會買到過度包裝的商品,如果能在購買時,就有另一種選擇呢?

屋頂上的綠手指|屋頂農場幫建築降溫

2017-08-28

台灣因為熱島效應影響,都會區溫度上升趨勢,是其他地方的兩倍,該如何解救熱島?改變,就從屋頂開始!

翻轉耗能建築|幫房子降溫的好方法

2017-08-28

選購保溫杯或買冰箱,你一定會注意它保溫保冷的效果,但是買房子的時候呢?一棟棟耗能建築,到了夏天就成了吃電怪獸。其實改造耗能建築並不困難。究竟有哪些妙招,可以讓房子退燒,健康又省荷包呢?

共享單車行不行|共享經濟的挑戰

2017-08-28

拿出手機,對準QR Code掃描,電子支付、隨騎隨停,oBike共享單車來到台灣。這股黃色旋風,吹出了台灣在交通法令上的不足,也宣告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

新加坡的水與綠》花園中的城市:不只是綠化還要打造生物多樣性

2017-08-07

新加坡位處熱帶、終年高溫,但七、八月的氣溫,卻沒有像台北這麼炎熱,很大的原因,要歸功綠化的成功。從「花園城市」到「花園裡的城市」,新加坡如何翻轉水泥叢林,創造人與生態都能呼吸的空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