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相關報導

拿回我的一度電|讓屋頂成為發電基地

2015-07-20

嘉義布袋,新岑國小內傳來陣陣鼓聲,我們順著鼓聲前進,發現一個更吸引人的目標物,是裝設在屋頂的小型垂直軸風車,這套設備把風化成電力,提供校園夜間照明使用,這些全是李泳宗親手打造…

我家門前有遊客 | 觀光垃圾何處去?

2015-07-13

當居民們善意的打開大門,迎接來到家門前的遊客,一起欣賞過去只有他們獨享的美景,遊客帶走了美好的回憶,卻留下了無法處理的難題…

飲食革命的最後一里路

2015-07-06

不認同黑心企業唯利是圖,欺騙消費者,看不慣農民只能卑微被剝削,拒絕有錢人才吃得起有機食物,更要挽救千瘡百孔的土地環境,洪輝祥試圖翻轉牢不可破的產業鏈,革命已經走到最後一里路…

陳永陵的手作森林|與森林共同呼吸的生活

2015-06-08

陳永陵的家,在台東池上與花蓮富里交接處,從屋頂眺望四周,林木蒼翠,彷彿一片從來不曾被人打擾的原始森林。很難想像,十五年前,這裡除了芒草、竹林,就只有荒廢的果園。「鄰居說,你這個人好奇怪,旁邊好好的果樹、梅子樹,不好好照顧,老是照顧那些原生的樹種。」

手感的溫柔|布尿布、布衛生棉減少地球的負擔

2015-06-08

當一片片拋棄式紙尿布、衛生棉丟棄,無形中替地球增加不少負擔,能不能有其他作法呢?使用布尿布和衛生棉或許是我們能對地球進行減量的溫柔。

【登革熱】人蚊大戰|高雄滅蚊大作戰

2015-05-18

五月初,久未降雨的高雄,民眾紛紛擔心,可能很快就會開始限水。在這個每一滴水都得珍惜著用的時刻,高雄市的民眾和防疫人員卻不敢大意,深怕家戶一旦有積水容器,很快就會成為孳生病媒蚊的溫床,引發登革熱疫情…

公園 是誰的家|推動公園生態化

2015-05-18

公園,滿足了人類老老少少的需求,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伸展手腳。不過,對野生動物來說,城市裡,有沒有一處可以安頓的地方?

格陵蘭的夏天|房屋因永凍土層融化而持續下陷

2015-04-27

當飛機開始接近格陵蘭,機上的乘客紛紛拿起相機,朝著窗外拼命拍照,從空中鳥瞰,海面上滿佈碎冰,陸地幾乎是白色的世界,還沒踏上冰之島的土地,我們就已經感受到它的魅力....

孩子的故鄉里山學|讓山林成為學習基地

2015-03-23

校園是幫助孩子學習?還是擋住和故鄉的接觸?能不能有關於故鄉的課程,讓孩子瞭解過去並傳承未來。在美濃,為孩子上課,連結起孩童與故鄉的親密關係…

我的非塑人生(重製短版)

2015-03-16

你喜歡塑膠產品嗎?你是否意識到,我們幾乎被塑膠所包圍?它的形態千變萬化,它的出現滿足了一切生活所需,卻也造成難以消滅的環境惡夢。面對這股塑膠狂潮,有人選擇與塑膠保持距離…

【可食風景】蔬菜朵朵開|在城市種菜

2015-01-26

很多人喜歡在庭園或陽台,種點花花草草來欣賞,但是你有想過,把蔬菜用來妝點屋子的綠意嗎?一場「可食風景」的小革命正慢慢發酵,各式蔬菜水果,在城市的角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風景不再只是用看的,而是可以真實的吃進肚子...

簡樸生活14天

2015-01-19

2014年最後一週,位在雲林西螺的藝術兵營,邀請藝術家來過生活,主辦單位訂了生活公約,規定了起床和睡眠正常的作息時間,而且要­用愛護環境,使用最簡單的物資過日子,把簡樸生活當成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方式。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