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 是誰的家|推動公園生態化

採訪/撰稿 林燕如
攝影 陳忠峰 張光宗 陳志昌,剪輯 陳忠峰

公園,滿足了人類老老少少的需求,可以讓我們放鬆身心、伸展手腳。不過,對野生動物來說,城市裡,有沒有一處可以安頓的地方?

台北市南港公園,不少釣客會前來悠閒垂釣,另一旁的抓魚高手,也是這裡的常客。還來不及看到牠捕食,身手敏捷的翠鳥,已經叼了條小魚,每年三到七月是翠鳥繁殖期,牠們喜歡在垂直土坡築巢,但是想在台北市找到沒有水泥化的邊坡,卻越來越難,南港公園是少數可以築巢的地點,但還是經常受到人們的干擾,留下一個又一個棄巢。

一直以來,我們都用人的角度去規劃公園,但這些動作,有可能讓住在城市裡的野生動物,失去覓食環境,也失去家園。

曾經,榮星花園也是螢火蟲的家,這幾年因為棲地惡化、外來種入侵,螢火蟲的數量越來越少。看到動物們的困境,荒野保護協會推動公園生態化,期盼人與動物都能在城市裡快樂生活,從榮星花園的生態池做起。他們舉辦工作假期招募志工,號召鄰近居民、學生,一起來幫螢火蟲回家。





民眾任意棄養外來種,是許多都會公園頭痛的難題,這些強勢物種繁殖力強、生長迅速,很快的霸占一切資源,讓本土種無法存活。外來種一旦進駐,想清除就是一場長期抗戰。

棲地改造縱然辛苦,更艱困的卻是人類思維的改變,一次又一次的工作假期,除了凝聚居民對榮星花園的情感,也是環境教育的最好時機。有了眾人的付出,黑夜裡的螢火蟲不用再擔心,找不到另一半。

當水泥建築不斷在城市擴張,公園綠地成為人們喘息的空間,擁有自然生態的公園,更是難能可貴。十多年前保留下來的富陽公園,以尊重自然生態為主的設計思維,讓主角不再是人,而是生活其中的動物們。在這裡,人們能夠就近觀察野生動物,也可以緩下心情,靜靜欣賞陽光走路的姿態,享受涼風習習和片刻寧靜。

台北市上千個大大小小的公園,每個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目的,在自然生態豐富的地方,荒野保護協會希望依照公園特性,把公園分級分區來做管理,而不要一套公園自治條例走天下。

期待有一天,南港公園的翠鳥,不用再擔心找不到地方築巢,生活在城市裡的動物和人類,都能在公園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共享陽光、空氣和大樹所帶來的美好。

地點
集數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