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創系的同學,拿著提袋,走進熱鬧的傳統市場,買菜挑菜雖不如婆婆媽媽們熟練,不過因為常常上菜市場,小販們多少認得這些大學生,也會跟他們閒話家常,買完菜,他們還要去一個地方找食材。
走上舊宿舍的樓頂,皇宮菜爬滿了圍籬,一旁剛剛種下的茼蒿、韭菜菜苗,正準備長大,同學隨手摘了九層塔,開始往她們的秘密基地前進,巷弄間一棟矮矮的平房宿舍,被改造成文創系的創意公共空間,也是她們的「共食灶腳」。
因為學校沒有提供廚房,又不想外帶便當製造垃圾,於是他們四處募集一些鍋碗瓢盆,相約一起來開伙,要煮菜 得先認識食材,從採買到洗菜,每個步驟都是一種學習,他們發現認識「食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自己料理,透過料理,除了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更能找回人與土地的連結。
從餐桌到產地,實際了解農作生產方式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理解現有產銷的困境,於是他們在灶腳基地的附近,設置一個無人菜攤,利用課餘時間,協助農民銷售當季的農產品。
現在盛產的農作物,不只成為他們桌上的菜餚,他們還定期舉辦季節食堂,讓更多的人一起透過食物,認識農業與土地,一個小小的灶腳,觸發了一連串的行動,這樣的改變,同時也在上班族的生活中發酵。
走進一間燈光美、氣氛佳的大廳,一眼望去,偌大的空間裡,只擺放著一張長長的流理台餐桌,鄰近的有機農場送來新鮮的青菜,大夥忙碌的洗菜、切菜,少了調味的香氣,工作人員就走到門前的菜園,直接拔把芹菜來料理。
乍看之下,會以為這是一間有機蔬食餐廳,其實它是一間環境整合公司,他們認為「民以食為天」,食物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因此顛覆一般的空間規劃,把迎接賓客的接待大廳改為廚房,用食物的香氣來迎接賓客。
在公司成立之初,同事們吃著外送便當,看著每天被丟掉的便當盒數量驚人,再加上健康的考量,他們開始嘗試自己煮,一起共食的生活計畫。他們烹煮的食材盡量選擇當令食材,以無毒耕種的農作物為主,並且支持在地農友以減少食物里程,考慮到友善環境,像牛肉、大型魚類是不會出現在餐桌上。
一開始並沒有聘請專職的廚娘,公司要求部分員工必須輪流進廚房,即使到現在還是得幫忙洗菜、切菜,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員工從自己採買與動手料理,觸發一點點對土地與農業的理解。
從吃開始, 許多同事開始注意到食物是有生命的,也開始關注自己吃進什麼東西,而這個季節裡的農田裡會長出甚麼作物,免費員工餐推行五年,連隔壁的科技公司都想來一起搭伙,許多企業也想要跟進,但總會精打細算到底划不划算,不過這間公司卻認為,最重要的不是錢,而是菜單,而且透過共食,他們賺來了員工的向心力、企業形象以及無價的健康。
都市開發讓農田不見了,以前自己耕種、自己烹煮的日常生活成為現代都市人,回頭追求的一種夢想,不論是舊宿舍的學生料理,還是企業的員工食堂,當熱騰騰的飯菜擺上桌,每一口都是關於土地的滋味,走進灶腳親手打造一餐,或許就感受食物帶來的簡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