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坤輿爭議】龍昇村的護土戰役|想要乾淨的水和土

2022-01-24

苗栗造橋龍昇村務農為生,生產多樣蔬果,有著豐富的淺山生態。是全國30個里山社區之一。2001年坤輿公司在該地申請設置事業廢棄物掩埋場,當地居民擔心污染水源,組成自救會反對,從2021年1月4日至今已將近400天在掩埋場外日夜戒備進行長期抗爭。究竟這是怎麼回事?

東海農地新契機|多元新創替農村注入活力

2021-10-25

新竹竹北農地,長期面臨璞玉計畫的開發,部分居民反對迫遷徵收,不斷抗爭。但是在徵收區內,有一個東海農村聚落,不斷開創新產業,希望以不同方式,尋找土地價值,發展出農地的新契機。

禁餵剩食防豬瘟?|對養豬產業的衝擊 

2021-09-27

9月1日起,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擴散,農委會規定剩食不能餵豬。台灣剩食每天約兩千噸,當中有六成是熟廚餘,原本是運往養豬場,不能進豬場的剩食,要改去哪裡?邊境防守、境內防疫與剩食去化,是否能因為這場危機,找出更好的運作模式呢?

牠好,你也好?|認識動物福利標章

2021-09-20

喝一口牛奶、吃一顆雞蛋、吞一顆藥丸,食物與藥品的生產過程中,有許多動物的忍耐與痛苦。為了減少對動物的傷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推出動物福利標章,鼓勵消費者以購買的行為,參與友善動物的行動。牠好,你也好,而且你才會好。

台北雞事 干卿底事|如何推動新一代屠宰方式?

2021-08-16

台北市環南家禽市場以及新北市泰山的家禽運銷合作社,每天有九萬多隻雞鴨鵝,從中南部還有花東地區,運到台北屠宰。不過,這麼大量的雞鴨鵝群聚,會不會給禽流感病毒交流變異的機會,傳給雞也傳給人呢?

反璞歸真的有機畜牧|與環境共生的牧場

2021-08-16

台南歸仁有座牧場,它不用傳統集約的飼養方式,而是採取自然有機。希望在提供有機飼料、不用藥劑、重視動物福祉、達成環境共生的規範下,建立反璞歸真的畜牧農業。

清水農地的開發風暴|步步進逼的工業區

2021-08-02

大甲溪出海口南邊,廣大的沖積扇平原,百年來先民開墾,漸漸變成優良田區。但是工業區開發,不斷伸向台中清水這片農地,居民數度抗爭,希望守護農田地景。

有機專區搬遷夢|農民等待政府兌現以地易地

2021-07-05

眾人苦心經營十年的中崎有機專區,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刻,因為劃設橋頭科學園區,面臨將被收回的命運。2020年8月,政府承諾以地易地,在高雄市燕巢區的台糖土地劃設新的有機專區,一年過去,政府對農民的承諾,是否能兌現?正在進行中的環評報告也發現,橋科預定地是一級保育鳥類東方草鴞的棲息環境,未來草鴞等鳥族們,是否能在規劃下,找到生存的一席之地?

獸害變奏曲|人與獸能否相安?

2021-06-07

山區獸害問題不斷,為了防止動物侵害,人類進行防範。但是不當設置陷阱,時常發生誤捕事件,引發社會關心。於是在失去管控的問題下,山區響起獸害防治的變奏曲。

美豬"萊"襲 |台灣豬的下一步

2021-03-01

2021年,我國正式開放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豬進口。總統蔡英文在元旦升旗談話指出「台灣是依賴貿易生存的國家,這個歷經三任政府的難題,已經沒有迴避不處理的空間」,顯現台灣已經抵擋不住,美國萊豬的叩關壓力。  

伏膜大作戰|農業塑膠膜的黑色大山

2021-02-22

無論在地勢平坦的台南市關廟區,或是群山環繞的苗栗縣大湖鄉,走進農地都不難發現,黑色的農業塑膠膜,早已成為農民們的好朋友。但這些塑膠膜使用過後,又該怎麼妥善處置?  

【節水智慧】太陽公公來節水:滑手機的智慧農業管理

2021-01-18

高鐵台南站附近,將近兩甲地的網室木瓜,這裡種的是價高量少的日陞木瓜,市場價格一斤120塊起跳。曾經獲選農委會產銷履歷達人的陳文億,就住在他的木瓜園旁邊,他工作並不很辛苦,一天到晚都在滑手機,太太著急了就會說,不要再滑手機了!但是他都說「我在手機上巡田水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