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美濃的土會黏人 從反水庫運動到社區永續之路|ft.美濃愛鄉協進會 總幹事 邱靜慧|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1990年行政院預定要在高雄美濃興建水庫,引發當地鄉親強烈反抗,最後改變了政府的既定政策,讓美濃這30多年來在農業、生態、環境與社區產生很大改變。
阿聰現煮時2:島的尋味之旅
炒菜、煎魚、滷肉,許多人都喜歡放點辣椒,可提味也可點綴,讓這一道菜,色香味俱全,辣椒這個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食材,不是主食是配角,但卻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那一味。 夏天,來一杯仙草茶,清涼消暑,你可能不知道,仙草,曾經是田間常見的雜草,現在撐起產業的一片天。 冬天,買顆熱騰騰的烤番薯,甜甜的滋味,暖胃窩心,不過被譽為台灣精神的番薯,其實是外來種來到台灣落地生根!
《週三來聽島》守護土地正義 捍衛農業環保 女俠洪箱去世|feat.《黏土》作者 胡慕情、政大地政系教授 徐世榮|我們的島Podcast
台灣農村陣線前理事長洪箱,於2023年10月9日逝世。2009年,後龍科技園區徵收苗栗灣寶農地,洪箱與先生張木村,以及當地居民成立自救會,共同抗爭,歷經三年終於成功守護住農田。
為什麼要保存小米?我們平常吃的小米粥有可能不是小米!?部落保種|feat.記者 呂培苓|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因為極端氣候導致糧食危機,聯合國糧農組織特別將2023年列為國際小米年。至少數百年前開始,台灣南島語族就已經耕種小米,至今台灣還有數百種的小米品系。
無米樂 20年後|與工業搶水、光電搶地的下半場
2004年,紀錄片《無米樂》,拍攝台南後壁老農,突顯台灣農村實況,一句「無米嘛快樂」(台語),引發大眾對農業的關心。快二十年過去,後壁有了一群新青年農民,但是面對氣候變遷、市場變化,一樣有著新的問題。
【晶鼎焚化爐】蚵仔文蛤問號篇:WHY 彰化焚化爐蓋不停?
5月17日,包括彰化縣養殖協會,多位蚵農代表共同組成自救會。抗議晶鼎焚化爐案,鹿港鎮各級民代也出席表態,反對彰濱鹿港區設立事業廢棄物焚化爐。
【晶鼎焚化爐】乳牛問號篇:WHY 彰化焚化爐蓋不停?
經濟部工業局為了去化各個工業區產生的事業廢棄物,以BOT模式交由晶鼎綠能科技公司,在彰濱工業區興建事廢棄物焚化爐 ,引發在地居民強烈抗議。
搶救小米接力賽|一棒接一棒把小米種回原鄉土地上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將2023年訂為國際小米年,這是因應未來極端氣候, 呼籲大家重視糧食作物的保種。在台灣,原民部落的傳統農作之一,就是小米。但是,部落很多小米種子,其實,已經失去了活性。
只要肉和蛋?雞糞怎麼辦!|養雞場的難題
彰化縣芳苑鄉是養雞產業十分密集的鄉鎮,台灣十顆雞蛋裡面,有七顆從芳苑出產,但是難聞的雞屎惡臭,讓當地居民苦不堪言。今年五月傳出漢寶村有間廢棄10多年的肉雞場,要復養肉雞,引發周遭鄰里關注。
【消失中】缺乏種子多樣性 人類可能面臨糧食危機?一場屬於種子的諾亞方舟計畫|feat.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系 名譽教授|我們的島Podcast
你能想像我們平時常吃的番茄可能會因為氣候變遷而消失嗎?面對全球氣候改變、戰爭,或基改這類現代農業技術的發展,若缺乏種子多樣性,人類未來將可能面臨糧食危機。
乾杯!學校居然有啤酒課!精釀啤酒與台灣農業有什麼關係呢?邊喝邊聊告訴你!|feat.台大創新設計學院老師 黃書緯|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台灣近年出現越來越多精釀啤酒(craft beer),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喝啤酒,但是精釀啤酒究竟是什麼嗎?跟一般的商業啤酒差在哪裡?精釀又為何會比較貴呢?又有哪些台灣本地的農產被運用在啤酒裡面呢?而當我們仍高度仰賴進口的小麥、大麥與啤酒花等原料來製作啤酒時,還稱得上是本地的精釀啤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