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篇
花蓮瑞穗的乳牛牧場,下午四點鐘,沒有人大聲吆喝趕牛,乳牛卻是一頭一頭排隊,往同一個地方慢慢走去,牠們要去哪裡?原來牠們要去搭乘擠乳轉盤,一頭牛一個位置,不用擠、不用搶。每頭乳牛在這個轉盤上面的時間,大約是12分鐘,就可以離開。
這家牧場是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發出的第一個乳牛動物福利認證標章。標章對乳牛的生活空間、擠乳時間等等都有規範。
牧場第二代老闆范君諺說,「這種榨乳轉盤對牛造成的緊迫最小,我們盡可能不去干擾牛隻正常的生活,所以在擠奶上,就盡可能縮短時間。第二個就是,擠奶的每個動作所花的時間是固定的,讓每頭牛每天受到的刺激跟按摩是一樣的。最後就是,每一格位置就是一頭牛,不會因為體型太大或太小,影響到旁邊牛隻正常擠乳。最後就是榨乳機要盡可能地安靜,不要讓牠覺得很暴躁,很不舒服。」
標章規定,每頭乳牛要有至少一個床位,給牠們躺臥休息。這裡的牛床是水床,避免乳牛長時間躺臥生褥瘡。並且根據荷斯登乳牛體長的平均值,是1.8乘以1.2公尺。標章還要求,牛鼻子前面至少要有70公分的空間,因為牛要站起來的時候,頭部會先往前頂。另外牛屁股的地方,也就是牛床後端與走道,要有15到20公分的落差,讓牛可以上下,也避免牛床被屎尿污染。
友善雞蛋篇
對經濟動物人道友善,是全球畜牧業的趨勢。在嘉義六腳的田野間,遠遠望去巨大的白色廠房,走近一看,原來是蛋雞飼養牧場。這裡的雞雖然不是滿山遍野隨意走動的放牧,但也不是關在格子籠裡,這種飼養方法叫做平飼。歐盟在2012年已經全面禁止格子籠飼養,在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推動的「友善雞蛋聯盟」累計有四十多個品牌,呼籲消費者購買平飼或放牧等非籠飼的雞蛋。
在澳洲有兩年放牧雞飼養經驗的場長鍾博淳說,「這間畜舍全長88公尺,寬大概是20公尺,像這樣的範圍,我們養1萬3000隻蛋雞,如果是籠飼,可能是它的兩到三倍左右。」
這個畜舍呈現負壓抽風狀態,空調維持在攝氏20度。地面乾燥,不太有臭味,棲架符合雞的行為需求。「我們的棲架是根據歐盟規定,每隻雞要有15公分的棲息空間,1萬3000隻雞換算下來,我們這棟應該要有1950公尺的棲架空間。」棲架可以滿足禽類高棲的天性。
傳統的格子籠,很容易造成雞腳發炎潰爛,也沒有沙浴空間。通常雞必須靠著摩擦,去掉外部寄生蟲,在格子籠裡沒有這樣的環境,飼主就會依賴藥物去蟲。「為什麼會有芬普尼毒雞蛋事件。芬普尼是為了去殺那些蟲。傳統籠子養很容易有雞蝨的問題,會引起雞隻發癢,影響牠們採食,營養不良的雞隻就不會下蛋。」鍾博淳說。
為了讓蛋雞安心下蛋,這裡還有「產房」。鍾博淳說,「基本上就是仿造牠們在外面築巢的本性,這個巢箱設計成比較陰暗,裡面舒適,再加上安全,牠們會願意在裡面生。」
實驗動物篇
把生命貢獻給人類的,還包括實驗動物。
在農委會台東種畜繁殖場,蘭嶼小耳豬因為與人類體型對等適中,解剖生理學上物種特性相近,是重要的醫療實驗動物。
場長章嘉潔指著一群小豬說,「黑色的比較強健,大部分都是做移植方面或醫材測試,首選就是用這一隻,耐受性比較好。白色賓朗豬比較特別,就是很乖,跟人的配合度很好,所以做一些製藥、藥理測試的,會選擇這隻。」
台東種畜繁殖場是國際實驗動物管理評鑑及認證協會(Association for Assessment and Accreditation of Laboratory Animal Care, International)認證核可的飼養單位,除了硬體環境外,這裡還照顧動物的情緒與心理。
工作人員慢慢走進豬舍,避免驚嚇造成豬隻緊迫。豬舍裡還擺了一些玩具,這是所謂的豐富化設施,盡量符合豬隻原有的行為。豬舍裡有一個洞洞小黃球,裡面塞了一些稻草,還要盡量塞緊一點,增加挑戰難度。
「因為牠們在野外,要用各種不同行為去適應環境,找到想要的食物,比如嗅覺,有時候好像看到,有時候好像聞到有什麼味道,就會一直去找,用鼻子去頂,用腳去弄,去翻出來。」助理研究員林郁芳說。
如果沒有照顧到豬隻天性的行為,被圈養的豬,很容易出現刻板化行為。獸醫師黃昱翎表示,「大豬就是會不停地咀嚼欄杆,或是對著空氣,不停地有咀嚼動作。小豬可能就會有互相咬耳的行為。對於圈養動物而言,你長期把牠圈養在狹小的環境,單調的空間裡,對牠的生理跟心理,都是緊迫跟壓力。」
夏日黃昏,溫度漸漸涼爽起來,生醫用豬運輸車就要啟程,載著小豬到新竹去,種畜場科技系主任王漢昇特別介紹這輛運輸車的友善配備,「這個車廂主要的設計,就是有飲水供應,載運過程如果豬隻口渴,有飲用水可以飲用。前面還有通風口,運送過程有自然風吹送,維持裡面溫度還有通風狀態良好。另外有110伏特的電源,冬天的時候,可以裝加葉片式加熱器,在低溫環境中,相對維持運輸車內適宜狀態。」
健康的豬才能好好做實驗,健康的雞才能好好下蛋,健康的牛才能好好產乳。
謝謝牠們,牠好,你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