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相關報導
前進日本》日光能否共享?系列之二:尋找農業的出路
日本有四千多個農電共生農場,分布在千葉縣、福島縣、神奈川等地。農電共生必須有哪些前提?當地農民與社會企業是如何摸索,走出農電共生之路?過程中又要面對哪些課題?
池上 藝術之路|把家鄉的文化留下來
台東池上是國內冠軍米的搖籃產區,其實二十多年前,除了開始追求嚴謹的種稻品質,也希望打造農村成為藝術之鄉。隨著時間流轉,池上米維持高品質,池上鄉的文化氣息,也越來越濃。
農業生好水|農園也是迷你動物園
台灣長期使用慣行農法,噴灑農藥,施用化肥,造成農地土壤酸化,並且影響淺層地下水,有硝酸鹽氮超標問題。在雲林林內有一群農民,嘗試在地下水源補注區,推行友善耕作,希望農業生好水,保護環境生態。
【里山系 三芝生態小方舟】之一:分你一點~蜂農與蜂鷹的互助共生
新北市三芝區,一座緊鄰連綿山丘的農場,農場主人一邊耕種、一邊養蜂,因為蜂怕農藥,田地做到有機,也因為尊重野生動物,以珍貴稀有的東方蜂鷹為保護標的,取得綠色保育標章認證。
面對非洲豬瘟疫情,養豬廚餘怎處理?
台灣傳出境內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後,為了杜絕疫情擴散,農業部自10月22日起,全面禁用廚餘餵飼豬隻。台灣每年公家和民間回收的廚餘量約有77.2萬噸,其中有六成約48.3萬噸,是交給豬隻大軍來消滅,在禁餵豬隻廚餘之後,這些養豬廚餘都去了哪裡?
非洲豬瘟的警訊:防疫要注意哪些重點?疫調的重要性,對台灣養豬產業可能帶來哪些衝擊?|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台大動科系特聘教授陳明汝、中興大學農資學院院長陳志峰|公視我們的島 【聽專家怎麼說】
台中一家養豬場傳出疑似非洲豬瘟,後續發展引發關注,政府啟動禁運、禁宰等措施,並展開疫調。為何疫調如此重要?該如何進行,又是否應擴大檢驗範圍?畜牧場又該如何提升生物安全?一旦發生疫情,對台灣養豬產業與民生將帶來哪些衝擊? 我們邀請台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陳明汝、中興大學農業暨自然資源學院院長陳志峰以及中華民國養豬協會理事長潘連周,從產業鏈、流行病學共同解析非洲豬瘟防疫的重點、...
畜牧糞尿何處去?沼液沼渣待解難題
台灣有多條遭受嚴重污染河川,其中來自畜牧廢水排放的污染源比例高達八到九成。包含彰化縣的舊濁水溪、雲林縣的新虎尾溪、台南市急水溪、高雄市二仁溪和阿公店溪,以及屏東縣的高屏溪等等。
原來非洲豬瘟是這樣的!認識豬隻最狡詐的敵人|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衛所終身特聘教授張照勤|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今年10月21日上午,農業部緊急召開記者會,在台中梧棲養豬場採檢到疑似非洲豬瘟的病毒,瞬間震驚整個肉品市場,也讓養豬農民頭皮發麻,非洲豬瘟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傳染病?非洲豬瘟的病毒株有哪些類型?台灣發現的又是接近哪一種?是透過哪種可能傳染途徑來到台灣的呢? 資料來源/農業部 這次政府公告五天禁宰禁運,並隨時視狀況延長,會帶來哪些影響,這段期間,如何掌握關鍵疫調?...
【非洲豬瘟】首次國內養豬場發現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今天上午,農業部緊急召開記者會,宣布昨天(21)上午11點44分台中動保處在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檢驗出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為避免疫情擴散,防檢署已進行預防性撲殺場內豬隻195頭,防檢署以案例場中心半徑3公里設立管制區,涵蓋2場養豬場(其中一場已經停養), 對相關養豬場進行移動管制,並對全國各肉品市場落實場內及運輸車清消作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