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相關報導
馬遠遺骨何時歸?|未完成的轉型正義
1960年,台大未徵得部落同意,來到馬遠公墓挖掘遺骨,將六十具遺骨運回台大醫學院,做為學術研究的材料,引發部落不安。2017年部落族人組成自救會,和台大展開返還遺骨和補償措施的協商...
為什麼要關心新姜天水堂?!|怎麼看待老屋建築的價值呢?|ft.文史工作者 姚其中|公視我們的島Podcast
在新竹北埔的開發史上,發展之初的重要角色,不得不提到姜氏家族,老姜(姜秀鑾)、新姜(姜滿堂)的開枝散葉,帶動了北埔的興盛繁榮。 老姜家族的金廣福墾號、老姜天水堂等許多老屋,深具歷史價值,都已指定成為古蹟。但是新姜家族後代姜瑞金在1947年興建新姜天水堂,沒有古蹟身分,面臨保存危機,想要保留的後代占少數,多數持有人反對保留。
百年活古蹟建國啤酒廠的價值在哪裡?用文化與工藝釀造的麥香能否繼續?|ft.文化大學景觀系教授 郭瓊瑩|我們的島Podcast
位於臺北市中心的建國啤酒廠,是一間歷史超過百年且仍在生產的酒廠。2000年,臺北市政府將此酒廠公告為古蹟,並決定以「活古蹟」的方向進行保存與規劃。然而,廠區未來的利用方式、土地分配規劃,以及產業活化的方向都成為問題。
18天的第0天!古蹟啤酒上蓋青 建國啤酒廠活化增變數|ft.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秘書長 黃俊達|聰到現場 公視我們的島
阿聰又衝到現場了!為了享受剛裝瓶、最新鮮、號稱第0天的18天生啤酒,阿聰特地拜託臺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副秘書長黃俊達,實地到建國啤酒廠感受迷人魅力。
《葬送,還是活化?》之二|說好的啤酒文化園區呢?
2018年,台北市政府和台酒公司共同宣布,要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規劃為啤酒文化園區。延宕多年之後,啤酒文化園區的變更案在去年撤案,內政部在今年提出新的變更計畫,要將建國啤酒廠部分場區變更為大學校地,未來轉移給北科大使用。計畫一出引發文資團體與工會的反對。究竟變更的原因是什麼?對建啤的產業活保存可能產生什麼影響?
《葬送,還是活化?》之一:啤酒的百年滋味|產業活保存遇到什麼難題?
如果說,啤酒釀造是酵母對穀物所施加的魔法,那麼建國啤酒廠就是這個魔法在台灣的起源地。一百多年來,麥芽、蓬萊米與啤酒花在這裡發酵,替城市留下不可抹滅的味道。行政院主導計畫將建國啤酒廠(台北啤酒工場)歷史核心區域,變更為學校用地,交給台北科技大學使用,未來產業活保存之路,該如何繼續?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高雄美濃茅窩是一個緊鄰山丘的農業環境,居民開墾山坳裡的良田,種植各種農作。羅元鴻與蔡佳蓉夫婦,從都市返鄉,推行友善農業,接著推動地方藝術節,為故鄉尋找新願景。
鐵花村音樂聚落熄燈|台東在地展演舞台為何無法繼續?
2023年11月初,台灣好基金會發布台東鐵花村音樂聚落,將在2023年12月30日畫下句點。消息一出,引發關注,從2010年7月31日開始第一場表演,已經是台東熱門地標的鐵花村音樂聚落,為什麼要熄燈?
老家屋‧泰雅心|織女與獵人的傳統生活實踐
宜蘭南澳山上,有棟干欄半穴式的傳統泰雅家屋,家屋主人在這片土地上,照顧土地、傳承文化。透過生活實踐,追尋身分認同,讓人看見家屋裡的泰雅心。
日本老屋與空屋の對策|振興鹿野老屋群的民間力量
走在日本鳥取縣鹿野町,整齊的街道,清澈的水流,一排排古樸老建物,附近還有溫泉,是個讓人身心放鬆的小鎮。設立於四百年前日本戰國時代,目前還留有護城河遺跡和老街輪廓,不過人口老化與外流,讓空屋越來越多。
日本老屋與空屋の對策|廣島尾道老房子的重啟人生
在日本民間,有一群充滿活力的人們,多年來持續在尋找與落實更好的空屋對策。2023年9月底,我們的島採訪團隊,前往廣島縣尾道市和鳥取縣鹿野町,透過在地NPO組織的分享,看到小鎮的活化與重生。
日本老屋與空屋の對策|走訪京都傳統京町家
日本的空屋問題嚴重,2018年調查全國空屋總數849萬戶,空屋率13.6%。推估2028年,日本總空屋數將突破一千萬戶,總空屋率超過15%。到了2038年,更將突破1300萬戶,總空屋率達到21%。怎麼面對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