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報導
遇見歲月修復師|刻劃歷史的傳承
每一項歷史文物,都代表著不同時代的文化,註記著舊日歲月的容顏。但是因為老舊破損,或是開發來臨,歷史文物無法獲得保存,不斷消失,造成文化的重大損失。有一群人,像是歲月的修復師,不斷修復歷史文物,讓過去的歷史風華,延續在世代之中。
禁餵剩食防豬瘟?|對養豬產業的衝擊
9月1日起,為了防堵非洲豬瘟病毒擴散,農委會規定剩食不能餵豬。台灣剩食每天約兩千噸,當中有六成是熟廚餘,原本是運往養豬場,不能進豬場的剩食,要改去哪裡?邊境防守、境內防疫與剩食去化,是否能因為這場危機,找出更好的運作模式呢?
小島上的手作步道假期|來去東嶼坪
「澎湖出名是風浪大,冬天若來就風飛沙,鹹水煙若吹上岸,園內的作物都種不活,石頭咾咕圍田園,圍得高高擋風沙,菜籽拿到圍仔內撒,冬天種菜才有得吃…」 在褒歌紀錄者、創作者呂坤翰的吟唱中,先民早年在澎湖群島的生活,歷歷如繪。呂坤翰1944年生於澎湖西嶼坪,是一座位於望安與七美之間的小島,它與鄰近的東嶼坪、東吉嶼、西吉嶼,合稱南方四島。出生在東嶼坪的朱美華,懷念地談起兒時幫忙家裡做生意的情景:「...
牠好,你也好?|認識動物福利標章
喝一口牛奶、吃一顆雞蛋、吞一顆藥丸,食物與藥品的生產過程中,有許多動物的忍耐與痛苦。為了減少對動物的傷害,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推出動物福利標章,鼓勵消費者以購買的行為,參與友善動物的行動。牠好,你也好,而且你才會好。
解除溪流緊箍咒|還給河川自然面貌
台灣的自然環境山高水急,地質活動活躍,時常受到地震、颱風侵襲,加上氣候變遷下,旱澇趨於極端,許多小溪平時僅有涓涓細流,遇上大雨就形成滾滾洪流。人類試圖用大大小小的防砂壩與固床工,束縛溪流,卻又衍生破壞生態、土砂運移失衡的問題,究竟溪流的緊箍咒,有沒有解除的一天?
【島在現場】橋科通過環評|2021.9.1
備受關注的橋頭科學園區(以下簡稱橋科)開發案,今天進入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會前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呼籲,橋科在草鴞保育、有機專區、再生能源及再生水等議題上都應有更完整的討論與解決機制,部分委員對草鴞保育、地質調查等也提出意見,不過環評大會最後仍做出決議,橋科有條件通過環評。 草鴞保育 由於橋科開發範圍也是一級保育類草鴞的棲息地,草鴞保育問題也成為委員關注焦點。在歷次專案小組審查中,#...
留沙|七股潟湖延壽記
二十多年前,台南七股潟湖躲過濱南工業區開發,保住原本的養蚵產業,也發展起生態旅遊。然而潟湖的沙洲往內陸移動,導致淤積,潟湖面積逐漸縮小。想保護潟湖,首先要保護沙洲,想保護沙洲,最大的挑戰,是怎麼把沙留住。
大樹難保|樹木在城市的困境
高溫時代來臨,世界推動種樹降溫,保護生態環境。但是在台灣各地,紛紛傳出移樹事件,讓許多地區面臨大樹不保的困境。 當停車場進駐 新北樹林長壽公園 一群人帶著黃絲帶,為公園裡的樹祈福,因為這些樹木正面臨移除危機。新北市樹林區長壽公園,過去是中國化學製藥廠區,關廠都更後,保留這塊公園用地。 茂密樹林,造就豐富生態,居民們發現公園有許多保育類的動物鄰居,斑龜在池邊曬太陽,貓頭鷹在樹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