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不合理電價|電價凍漲對台灣能源轉型的影響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賴冠丞 陳添寶

夏至剛過,氣溫飆高到37度,用電量不僅連續四天刷新六月紀錄,更創下歷史新高。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台灣人均用電排名全球第八,僅次於寒冷的北歐國家和能源充裕的產油國。這並不是因為民眾太浪費電,而是產業的因素。

台灣總用電量中,工業就占了55%,2017年經濟部對2025年發電量的預估,是2774億,2018年預估發電量卻大增到3132億度。去年更預估,從2021到2027年,全國用電將以2.5%的速度加倍成長。但實際上,去年(2021)用電成長幅度高達4.7%,打破11年來的紀錄,遠超過政府預期。

用電成長主要來自工業,其中又以電子業最大宗。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的高用電量,是造成用電成長加速的重要因素。


台積電正進行中的建廠案,包括南科三奈米以及新竹寶山一、二期,未來五年陸續開始生產。根據環評資料,用電需求將再增加2.1GW左右,相當於一個核二廠的發電量,或大潭八九號燃氣機組的發電量。而剛通過的台積電高雄廠用電量,還要增加1.26GW。

台灣全力發展半導體產業,其他高耗能產業並沒有加速汰換。從今年用電的成長來看,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製造業等高耗電產業,比去年用電提升一成,造成整體用電大幅增加。

延伸閱讀》寶山徵收之前

我國的法規制度裡,有沒有任何制度,可以對產業大規模的用電需求把關?

其實有,能源管理法第15條、16條,規定政府要按照能源開發及使用評估準則,對可能使能源供應及區域平衡,造成重大影響的大型投資進行審查,核准才能興建,但是否有落實,是一大問題。

幾乎所有研究能源轉型的學者都不斷強調,節能是比創造能源更優先的選項。

能源局早在2015年就規定,用電量達800KW的用電大戶,平均每年強制節電1%,到2020年五年過去,沒有達到節電標準的工業用戶有174家,電子業34家,化工業和金屬業共56家。對沒達成節電的用戶,能源局沒有公布名單,也不知裁罰和改善狀況。

國際能源總署2021年5月提出,2030年前各國必須達成每年改善能源效率4%以上,但是台灣能源效率改進目標,還停留在每年下降2.4%。

延伸閱讀》能源危機

台灣住宅電價是世界倒數第四,工業電價世界倒數第六,電價低廉是能源轉型的致命傷。

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認為,電價太低將導致他國不要的高污染、高耗能產業移入,對整體社會經濟發展不利,我們以為賺到經濟,但代價是環境和健康的損害。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指出,如果把空污、碳排這些外部成本算進去,平均每度電應該再增加1.3元,這些外部成本必須盡快內部化。

延伸閱讀》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上)
延伸閱讀》能源台灣-便宜的代價(下)

因為俄烏戰爭爆發,國際燃料價格大漲。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表示,目前天然氣發電原料成本已達一度4元,如果加上設施和管線等,一度成本高達6元。另外燃煤成本也高漲,如從澳洲購煤發電,一度電成本也高達5元。

從2018到2022年上半年,電價已經連續八次凍漲,無法合理反映成本,台電至今累積虧損達到八百多億元。環團認為,這等於是納稅人的錢補貼用電大戶,負債卻留給全民和子孫。

對於調漲用電大戶電價,有部分工商界人士宣稱要出走,環團表示,高耗電產業如果無法負起社會責任,歡迎出走。

當然,工業用電調漲也可能讓通膨壓力加大。莊秉潔認為,政府去年稅收超收4034億,今年或明年可以透過大幅退稅,來協助內銷產業和國人。

世界各國正努力朝向2050淨零碳排,能源價格也沒有回頭的趨勢。台灣繼續維持不合理的低電價,不但造成社會不公平,對節能減碳也是最大阻礙。

特別企劃》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啟動下個能世代
特別企劃》電電看圖表|那些我們想用圖表告訴你的電力事

地點
集數
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