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有影|你被台灣藍鵲巴過頭嗎?|短片系列|公視我們的島

影片剪輯|陳宥蓁
文字整理|陳宥蓁、林燕如

深藍的羽毛、鮮紅的鳥啄和長長的尾羽,這是台灣藍鵲最明顯的特徵。牠們是台灣特有的鳥種,在全台灣低海拔的闊葉林或次生林皆有分布。由於原先的棲息地遭人為開發,近年來台灣藍鵲族群量擴增,為了找到生活空間和食物來源,因此也有機會在樹木較多的城市公園看見牠的身影。

台灣藍鵲是家族群居性的鳥類,除了繁殖季外大多會成群行動。同族的成員們也會幫忙照顧雛鳥,這種習性被稱為「巢邊幫手制」。每年四至七月是台灣藍鵲的繁殖季,牠們會用樹枝築成碗狀的鳥巢,採一夫一妻制。一窩大約有5到8顆蛋。為了保護鳥巢,一旦領域範圍內有任何動靜,台灣藍鵲就會展翅驅離或攻擊。 由於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在繁殖期偶爾會有人鳥衝突的情況發生,像是被巴頭事件,可先別氣急敗壞,只要出入多加小心就能預防。

過去,台灣藍鵲曾遭有心人士捕捉,導致數量減少。隨著保育觀念的提升和友善環境耕作等,人為獵捕和棲地破壞的情況已逐漸減少,牠們也因此從二級變為三級保育類動物。

●小叮嚀| 繁殖季遇到落巢雛鳥,不要衝動立刻帶回家養喔~ 先觀察四週,親鳥是否有在身邊呼喚?雛鳥是否有立即危險? 如果還不會飛、全身絨毛的雛鳥,可隔一層布或紙巾將雛鳥放回巢內。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