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生存、生計、生活

2025-10-12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後,已過半個月,鏟子超人們持續到花蓮光復鄉支援,在國軍與志工協助下,淤泥漸漸清除,但是居民嚴峻的生存、生計和生活挑戰,才正要開始......

風電光電的困局|綠能開發問題在哪?

2025-10-12

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發電,規劃2026年達到能源占比20%,其中太陽光電裝置容量,2025年要完成20GW的目標,於是民間業者大力興建光電、風電等綠能設施,成為市場規模高達兆元的產業。但是在高度擴張,大量開發土地下,影響生態、農業,產生許多問題。

為稻稈與稻殼續命!國內最大宗的農業剩餘物資如何去化?

2025-10-11

主計處統計,台灣最大宗的剩餘農業資材,就是稻稈和稻殼,每年平均超過200萬噸,其中稻稈腐化速度慢,遇到急降雨經常浮出水面、塞住水溝,而碾米後產生的稻殼,也有去化困難,迫切需要就地利用的方法。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

2025-10-05

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島在現場】花蓮光復鄉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03

2025-10-04

中秋連假即將展開,花蓮光復火車站前,部分道路淤泥已經清除,志工替準備搭車返家的鏟子超人清潔雨鞋,並進行消毒。 挖土機、小山貓等大型機具進入重災區佛祖街清挖,由於連日放晴,部分淤泥呈現乾硬狀態,民眾得用力才能敲下來。 而信仰中心保安宮被土石深埋約一尺高,民眾先行挖開受困神像,多輛水泥預拌車仍陷落在沙堆之中。 截至3日,環境部統計總清淤垃圾量為6萬5千公噸,規劃六處堆置場,...

從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看災害的風險溝通|ft.台灣防災產業協會常務監事 單信瑜|公視我們的島 專家怎麼說

2025-10-0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後,帶來多人傷亡,也掀起是否有收到撤離通知的爭議,突顯風險溝通的重要性, 究竟災害相關資訊的傳遞,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落差?如何加強風險教育與準備?我們的島邀請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的常務監事單信瑜,來談談災害的風險溝通。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難從形成、潰壩模擬分析到疏散避難,學界怎麼看?|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025-10-03

今年七月,薇帕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導致馬太鞍溪上游發生大面積崩塌,面積達500公頃,林保署表示是台灣這一兩世紀以來觀測到最大的一次崩塌,高達兩億方的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林保署評估由於地處深山,工程人員和機具都不易到達,開闢林道又要一兩年的時間。另外,由於崩塌量體大,擔心用炸的方式進行壩頂破壞,會讓山體更加不穩定,經過專家會議,決定採取監測、疏散避難的方案來處置。...

【島在現場】 花蓮光復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1

2025-10-02

走在光復市區,部分街道仍是一片泥濘,清出來大量的淤泥和廢棄物,堆置在路旁等待清理。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文化屋頂大搶救|丹娜絲災後復原

2025-09-28

7月丹娜絲颱風過境,強勁風力吹壞南部地區許多屋頂,重創農村傳統紅瓦屋,同時毀損菁寮天主堂深具文資價值的屋頂。為了保存地區景觀與歷史價值,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搶救文化屋頂行動。

挖埋。美濃大峽谷|為什麼盜挖盜埋無法杜絕?

2025-09-28

高雄美濃爆發農地盜挖盜埋事件,一處處農地被挖開,外界戲稱為「美濃大峽谷」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檢警追緝查辦,釐清案件真相,該如何杜絕盜挖盜埋的不法事件?

【島在現場】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被大量垃圾包圍的太巴塱部落|2025.9.25

2025-09-25

空拍畫面中,這處村落被大量垃圾包圍,青綠色的農田也是垃圾散落。這裡是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將溪畔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沖出,太巴塱部落的道路被垃圾覆蓋,部落居民無法回家清理家園,望著滿坑滿谷的垃圾感到無奈,希望有關單位能提供人力和機具,協助清運。 ​太巴塱部落位於馬太鞍溪和光復溪、麗太溪的匯流處,在大水退去之後,垃圾就留滯堆積在此。隨著天氣轉晴,居民擔憂蚊蠅孳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