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裡的公民電廠|東華師生的光電實戰行動

採訪報導

台灣很多大學都有光電系,但學生在校園往往缺乏實作場域。花蓮東華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的屋頂,這座光電場有點不一樣,從申請、施工到維護,全由師生包辦。推動公民電廠,學校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光電板下,學生們的心情有點緊張,他們必須在時間內找出各種故障點,並且做好安全防護。這是東華大學光電系一門特別的課程,老師們為鼓勵學生們實作,考取證照,比照光電設置乙級技術士的考試設備,學生必須在指定時間內解決故障狀況,正確完成線路的連接和配置。

廠商建置維運的案場 無法計入學校減碳效益

花蓮東華大學師生在校園屋頂架設3到4MW左右的光電板。

東華大學校園屋頂已經架設3到4MW左右的光電板,這些案場都是由學校將屋頂出租給業者,施工和維運都是廠商包辦。但是當大學面臨減碳壓力,這部分效益無法被計算,學校師生也沒有實際建置光電的機會。

老師們開始思考,如何讓學校屋頂發揮更大的效益,成為師生實際練兵的場域。2023年10月,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白益豪,發起成立花蓮縣有限責任綠電學習社區合作社(簡稱綠電學習合作社),成員除了學校師生,還包括在地想裝設光電,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居民。

延伸閱讀》公民電廠在哪裡│社區型光電的發展難題

學生實際參與光電模組檢驗流程

對民眾來說,光電板在屋頂一裝就是20年,安全與效能非常重要。國內目前對光電模組有檢驗與認證的制度,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則和工研院量測中心合作,讓學生實際參與光電模組的檢驗流程。

東華大學光電系和工研院量測中心合作,讓學生實際參與光電模組的檢驗流程。圖為模擬戶外強風的動態機械負荷測試,在一千次的循環震動下,看看光電模組是否會受損。

動態機械負荷是模擬戶外強風的情況,在一千次的循環震動下,看看光電模組是否會受損。這只是第一道檢測,接下來還有各種耐候性測試,包括在高溫85度、濕度85%下1000小時,從85度到-40度共200次循環,以及在濕度85%下、從85度到-40度,共10次循環。每項檢測做完都要進行漏電測試,通過才能確保光電模組的安全性。

東華學生參與光電模組的溫濕度循環測試。

東華員生消費合作社屋頂光電場 自發自用省電費

依據政府法規,光電案場必須採用通過檢驗、認證合格的光電板,才可以和電網並聯,進行售電或自用。花蓮綠電學習合作社並不打算賣電,而是選擇自發自用,第一個案場就在東華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的屋頂。

夏季用電量暴增,東華的員生消費合作社,每月電費高達上萬元,按照累進電價,夏季用電量超過1000度以上,每度電高達8.46元,如果裝光電自發自用,抵銷較高級距的電價,其實相當合算。

東華的員生消費合作社每到夏季用電量暴增,每月電費高達上萬元。

經過一年多的申請,員生合作社屋頂的公民電廠,終於取得縣府核准。成員們分工合作,有的安裝支架,有的負責拉線。學生實際參與建置,架設模組,一邊做一邊調整,發現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學問。

公民電廠還可以提升地方自主防災能力?

參與綠電學習合作社的老師建議,如果在更多學校建立自發自用的公民電廠,可以讓提升自主防災能力。

東部位在颱風、地震頻繁的第一線,參與綠電學習合作社的老師建議,如果在更多學校建立自發自用的公民電廠,供應天災時的通訊與緊急用電,可以讓地方自主防災的能力提升。

雖然只是一個5.4KW的小小案場,卻是由大學師生自己發起、建置的起步。合作社成員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屋頂加入,而政府部門也應簡化申設流程,讓自發自用的小案場能在各地開花,落實公民參與的權利。

延伸閱讀》城市光電找屋頂|私有建築能否突破發展困境?

集數
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