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從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看災害的風險溝通|ft.台灣防災產業協會常務監事 單信瑜|公視我們的島 專家怎麼說

2025-10-03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發生後,帶來多人傷亡,也掀起是否有收到撤離通知的爭議,突顯風險溝通的重要性, 究竟災害相關資訊的傳遞,要怎麼做,才能避免落差?如何加強風險教育與準備?我們的島邀請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的常務監事單信瑜,來談談災害的風險溝通。

馬太鞍溪堰塞湖災難從形成、潰壩模擬分析到疏散避難,學界怎麼看?|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025-10-03

今年七月,薇帕颱風帶來的強風豪雨,導致馬太鞍溪上游發生大面積崩塌,面積達500公頃,林保署表示是台灣這一兩世紀以來觀測到最大的一次崩塌,高達兩億方的土石阻塞河道,形成巨大的堰塞湖。 林保署評估由於地處深山,工程人員和機具都不易到達,開闢林道又要一兩年的時間。另外,由於崩塌量體大,擔心用炸的方式進行壩頂破壞,會讓山體更加不穩定,經過專家會議,決定採取監測、疏散避難的方案來處置。...

【島在現場】 花蓮光復堰塞湖災後重建|2025.10.1

2025-10-02

走在光復市區,部分街道仍是一片泥濘,清出來大量的淤泥和廢棄物,堆置在路旁等待清理。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文化屋頂大搶救|丹娜絲災後復原

2025-09-28

7月丹娜絲颱風過境,強勁風力吹壞南部地區許多屋頂,重創農村傳統紅瓦屋,同時毀損菁寮天主堂深具文資價值的屋頂。為了保存地區景觀與歷史價值,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搶救文化屋頂行動。

挖埋。美濃大峽谷|為什麼盜挖盜埋無法杜絕?

2025-09-28

高雄美濃爆發農地盜挖盜埋事件,一處處農地被挖開,外界戲稱為「美濃大峽谷」事件,引發各界關注,檢警追緝查辦,釐清案件真相,該如何杜絕盜挖盜埋的不法事件?

【島在現場】馬太鞍堰塞湖溢流後|被大量垃圾包圍的太巴塱部落|2025.9.25

2025-09-25

空拍畫面中,這處村落被大量垃圾包圍,青綠色的農田也是垃圾散落。這裡是花蓮光復鄉太巴塱部落,23日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將溪畔垃圾掩埋場的垃圾沖出,太巴塱部落的道路被垃圾覆蓋,部落居民無法回家清理家園,望著滿坑滿谷的垃圾感到無奈,希望有關單位能提供人力和機具,協助清運。 ​太巴塱部落位於馬太鞍溪和光復溪、麗太溪的匯流處,在大水退去之後,垃圾就留滯堆積在此。隨著天氣轉晴,居民擔憂蚊蠅孳生...

空拍畫面來源/疣豬飛行中隊有限公司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災情後續 |2025.9.24

2025-09-24

強颱帶來豪雨,造成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加上溪水,巨大泥水衝向下游光復鄉,大範圍的被泥水淹沒。截至25日上午七點,消防署統計花蓮縣傷亡情況,死亡14人、31人失聯、受傷52人。許多光復鄉民聯繫不上家人,十分擔憂,紛紛在社群發起尋人消息,請求各界協助,希望能盡速得知家人安危。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大量湖水和土砂往下游沖刷釀災。空拍畫面來源/疣豬飛行中隊有限公司 氣象署依據最新氣象資料,...

【島在現場】南投焚化廠今日環評審議|2025.09.23

2025-09-23

南投縣政府為了解決垃圾去化問題,計畫興建「南投縣垃圾處理及再生能源中心」,今天(9/23)上午,在中台灣創新園區(南投市文獻路2號)進行第5次環評審查會議。焚化廠預定地的名間鄉居民,有近百位到場抗議,並在會議召開前舉辦記者會,高喊「程序違法、會議無效!」

堰塞湖溢流後,大量泥水沖入花蓮縣光復鄉。 民眾提供

【樺加沙颱風】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溢流釀災|2025.09.23

2025-09-23

今天9/23(二)下午2點半,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發生溢流,滾滾泥水沿著馬太鞍溪而下,造成災情。截至23日晚間7點,大水也逐漸消退,消防單位統計花蓮地區有263人受困,2人死亡,30人失聯,12人受傷,花蓮縣消防局受理災情通報有400件。   畫面提供/林保署巡山員 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晚間八點第九次工作會報,馬太鞍溪流域雨勢稍歇,但晚間仍會持續降雨,提醒花蓮、...

【圖卡故事】 台南麻豆魚塭廢棄物堆置12年

2025-09-22

高雄美濃農地遭不法業者盜挖土方並回填營建廢棄物,當地居民將開挖的巨大坑洞,形容為「大峽谷」,事件在網路延燒,讓事業廢棄物任意棄置的問題,再度成為焦點。長期關注事業廢棄物流向的台南社大環境小組召集人黃煥彰,也呼籲另一起長達12年都未清理完畢的台南麻豆魚塭廢棄物也需要大眾的關注.....

17度C生存線:保護櫻花鉤吻鮭的新挑戰

2025-09-21

國寶級的保育物種-台灣櫻花鉤吻鮭,僅棲息於大甲溪上游,低於攝氏17度的溪流中,對水溫極為敏感。1980年代數量一度銳減至200多尾,瀕臨滅絕。雪霸國家公園歷經30年推動保育工作,2024年已經有一萬多尾。櫻鮭數量回升加上研究技術進步,中研院團隊以從前不曾採用的研究方式,前往七家灣溪、合歡溪、羅葉尾溪等溪流進行研究,將對保育行動帶來哪些啟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