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惡夢不再來

採訪報導

每逢南部發布豪雨特報,屏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就皺起眉頭,在他們心裡,莫拉克風災的惡夢,還沒有離開,佳冬、林邊地區,還是逢雨必淹,到底有沒有改善之道,能讓這些低窪地區,不再飽受淹水之苦?

望著出海口的疏濬工程,屏東縣佳冬鄉焰溫村長陳榮江,很擔心下一次的大雨來臨。

位在屏東縣的林邊鄉和佳冬鄉,因為地勢低於海平面三公尺,每逢大雨必淹。對當地居民來說,抽水機和堤防,是他們安心的保證,長期水患下來,有的住家乾脆把地基加高,但這些都是最後的手段,想要徹底解決林邊、佳冬的水患問題,必須先從認識林邊溪開始。

全長42.2公里的林邊溪,流域範圍都在屏東縣境內,穿越來義、潮州、新埤等地,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是屏東縣境內的主要河川。我們跟著屏東環盟的洪輝祥來到林邊溪上游,這裡是來義鄉的東部落,莫拉克風災過後,現場還留有大量的砂石,林邊溪在這裡,討回了自己的路。

人依河而居,減少了河道的寬度,再加上部分河道栽種高莖作物,讓林邊溪不斷被限縮,水位升高、流速變快,也可能改變了水的流向,屏東縣政府雖然有計畫進行清除,但在汛期來臨前,仍無法鏟除完畢。

除了讓林邊溪恢復該有的行走路線,政府和民間都有共識,認為要充分利用林邊溪兩側廣大的洪泛平原,讓豐沛水量溢流到平原上,就能減緩下游的淹水情況。縣政府規劃的兩處滯洪地點:大潮州人工湖面積大約300公頃,可以蓄水供下游使用外,也能發揮滯洪效果,另一處,興華農場有500多公頃,縣政府估算兩處加起來,可留住林邊溪洪峰時期一成的水量。

不過,洪輝祥對大潮州人工湖的效益有所質疑,他認為人工湖將來開挖,粉塵就會逐漸堵塞取水渠道,三、五年之後人工湖的補注效益將大打折扣。他建議,只要恢復洪泛平原自然的樣貌,在林邊溪上游河堤處設四處閘門,讓洪水進入廣大的造林地,按照他估算在洪峰期間,兩天就可以入滲三億噸,將足以吸納林邊溪的洪峰水量。

但是如果下游的區域排水沒做好,還是會有淹水危機,為了改善佳冬、林邊的排水問題,水利署利用高處截流的方式,設計了武丁排水、大武丁排水、羌園排水等主要的排水系統,計畫將水排到林邊溪。

風災過後,大部分的漁民還是希望恢復養殖維生,按照屏東縣漁業科估算,林邊地區復養率已達50%,佳冬地區也已經復養75%。洪輝祥認為,與其輔導轉型,不如積極推動海水淡化來取代地下水,也能讓當地馳名的石斑養殖,做到永續跟雙贏。

為了能夠繼續安身立命在這塊土地上,大家想盡辦法與水搏鬥,然而擋水閘門、抽水機和堤防畢竟不是長久之計,未來滯洪池和區域排水,是否真能發揮效用?有待觀察。

當大雨落下,佳冬、林邊的居民就皺起眉頭,想著淹水惡夢幾時能結束?莫拉克風災,讓人們見識到洪水的威力,也提出流域治理的治水觀念,從整條溪的流域來看,必須落實上中下游的管理,才能夠真正地解除屏東沿海地區的淹水危機。

側記

屏東塭豐村有戶人家的側牆上,記錄著每次風災的淹水紀錄,每一筆記錄都是災民心中的痛,一年過去了,志工們離開,救災部隊離開,災民們還是得繼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如果問題根源沒有獲得改善,心裡的陰影一直都會在,希望透過滯洪池的設置,和區域排水的改善,能讓他們遠離淹水困境。 

集數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