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排水」關鍵字
歷史上的今天》納莉颱風:那一年,台北變成了湖 |電信、捷運都癱瘓|我們的島【島上檔案03】
2001年9月,一個名叫「納莉」的颱風,在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當時沒有人料到,它會成為台灣氣象史上最詭異的一場災難。一夕之間首都台北淪陷,宛如一座台北湖,究竟這場都市水患,是如何發生的,納莉帶來哪些訊息? 一起回顧九月颱風,那一年的納莉...
永續治水,永續工程?|「六年六百億」治水成效
今年8月底,輕度颱風康芮外圍環流,帶著豐沛水氣,掃過台灣西部,台中以南各縣市,都傳出淹水災情。為了讓八年前通過的易淹水地區治理計畫可以繼續未完成的整治,行政院很快地在11月,提出「流域綜合治理特別條例草案」,要編列「六年六百億」特別預算治水,即將通過立法院審查,引爆環保團體的擔憂…
【開路爭議】給一條路|國道七號開闢對生態的衝擊
在過去全面追求經濟的年代,開路被認為是發展中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到了今天,關心生態和自身環境的思維逐漸升高,大家對於開路所思考的層次,更加多元。一條路的出現,不僅僅只是串連起A、B兩地的運輸功能,還包含了對於當地文化、地層、自然、都市規劃等各種面向的挑戰,必須都要評估,才能決定是否有開路的必要性。
八八重建-那瑪夏的山上山下
八八水災發生三個月後,重建的進度顯得混亂,災區的居民,分成山上山下居住。以布農族為主的那瑪夏鄉,如同一個災區的縮影,反映重建過程的諸多問題,透過山上山下生活的呈現,讓人清晰災區的真實樣貌…
【芭瑪颱風】水淹蘭陽|豪雨重創宜蘭
莫拉克颱風過後,第一個侵台的颱風芭瑪,讓中央與地方政府繃緊神經、全面備戰。但芭瑪颱風在菲律賓及巴士海峽上滯留,雨量最大的不在南台灣,而是在宜蘭,大雨下不停,蘭陽平原被洪水吞噬…
邁向生態城市系列報導─從一滴水 看見西雅圖
有時候,一個偉大的改變,只是來自於一個簡單的願望。在美國有一個城市,保護鮭魚是這裡大部分居民共同的心願,因為這個心願,這個城市開始與眾不同!這個城市就是西雅圖!為了拯救鮭魚的生存空間,西雅圖開始改善都市的排水系統,甚至制定了確保「鮭魚安全」的產品認證系統,進而促使西雅圖成為全美國生態城市的表率。從西雅圖這個簡單的心願中,我們看見了什麼樣的啟示?
【卡玫基颱風】淹沒「溪」望|美濃溪水患整治
美濃淹大水,年年破記錄,去年打破八七水災,今年淹水深度突破兩公尺,再次超越去年。讓人不解的是,美濃溪整治工程已經進入後期,為什麼水患會越來越嚴重?是不是政府的整治策略,長期以來都太依靠清淤築堤,而忽略了整條河川的環境保護?而多頭馬車的水利主管機關,可不可以進行區域性的整合規劃呢?美濃經驗,告訴了我們一個可貴的答案。
重返我們的島—遠離水中央 (高屏篇)
高雄市是一個地勢低漥的地方,早期到處都是農田、埤塘、溼地,伴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農地與埤塘漸漸消失、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也埋下了日後淹水頻仍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