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邊鄉」相關文章

尖峰上的選擇|如何削減用電高峰?

2016-08-08

2016年夏季,氣溫連續突破38度,尖峰用電量也超過3600萬仟瓦,刷新歷史紀錄。根據台電的資料,台灣用電量最高的前十天,今年就包辦了九天。為解決尖峰用電吃緊情況,六月初,政府一度計畫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引起廣泛討論。為滿足尖峰用電的那一瞬間,不至於發生跳電、限電,我們的選擇,除了啟動舊機組、不斷興建電廠,政府與民間有沒有其他選擇?

【610豪雨】果傷土殤心慌慌|看不見的農損

2012-07-02

梅雨鋒面和泰利颱風,接連在兩周內侵襲台灣,造成的農業損失合計九億元。可是,還有許多看不到的損失,正提醒著我們,農業的未來在災難之中,岌岌可危…

自主防災正起步|避災防險學習與災難共存

2012-06-25

泰利颱風還沒有來到,電視新聞早已嚴陣以待。這幾年,台灣經過許多次土石流、水災的洗禮,民眾開始學習,如何面對各種災難…

【凡那比颱風】災區72小時|屏東林邊、佳冬、萬丹

2010-09-27

災難是什麼?在災情損失的統計數字下,遺失的是一位位災民的心情。當深入災區,看見災害發生後,影響生活的一點一滴,才會深刻體會,媒體上的浮光片影,原來是災區居民永遠的傷痛…

淹水惡夢不再來

2010-08-02

每逢南部發布豪雨特報,屏東沿海地區的居民,就皺起眉頭,在他們心裡,莫拉克風災的惡夢,還沒有離開,佳冬、林邊地區,還是逢雨必淹,到底有沒有改善之道,能讓這些低窪地區,不再飽受淹水之苦?

災區向陽天

2010-06-14

八八風災重創屏東縣林邊佳冬地區。十個月過去,林邊地區八成以上的養殖業者不敢復養,圍網上懸掛著去年的死魚。許多蓮霧園依舊淹沒在爛泥裡,只剩乾枯的枝條,彷彿是在詢問:該如何面對未來?一塊塊浮動的太陽能板架設在魚塭上,屏東縣政府計畫將養殖漁業區轉型成太陽能光電區,試圖為沿海地層下陷區,尋找新的未來…

走出下陷區|產業重建之路

2009-09-07

屏東特產-黑珍珠蓮霧,遠近馳名,說來諷刺,它是土地沉淪後而興盛的產業,屏東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導致海水入侵、土壤鹽化,鹽分是黑珍珠美味鮮紅的關鍵。這次颱風重創林邊鄉和佳冬鄉的蓮霧園,而更靠海的石斑魚養殖區,甚至全毀,地層下陷區是淹水的高風險區,如何才能走出下陷的陰影,遠離水患。

當洪水退去|檢視佳冬、林邊救災系統

2009-08-24

莫拉克颱風重創林邊溪兩岸的佳冬鄉和林邊鄉,家毀了,農地、漁塭也沒了,當洪水退去,重建家園的路才正要開始...

【莫拉克颱風】淪陷水中央|屏東佳冬的淹水成常態?

2009-08-17

隨著氣象局不斷上修雨量預測,莫拉克颱風一舉創下台灣氣象史上許多記錄,單日降雨量最高,累積降雨量也最高。大雨重創台灣,從山上、平原到沿海聚落無一倖免,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到台東,淪陷在水中央。

安全農業的缺口

2008-01-11

2008年,是台灣的安全農業年。經過三年的等待,國內的農產品,終於走進產銷履歷的時代!三百個產銷班的試驗,兩億元政府預算的補助,和經過產銷履歷驗證的農產品,能不能讓民眾吃得安心?幫助農業順利轉型?進而重建這片土地的生態環境呢?在政府大聲疾呼推廣新農業運動的這個時刻,讓我們一起來檢視,安全農業的缺口到底在哪裡?

沉沒的地平線

1998-11-12

民國八十五年八月,嘉義東石,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幕景象,在島民根深蒂固的觀念裡,「出山」這種大事,幾乎不可能跟水聯想在一起,因為活著,要腳踏實地;死了,也要入土為安,曾幾何時,島民對土地的信任和依賴,在地層下陷和海水倒灌的生活經驗中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