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上的選擇|如何削減用電高峰?

2016年夏季,氣溫連續突破38度,尖峰用電量也超過3600萬仟瓦,刷新歷史紀錄。根據台電的資料,台灣用電量最高的前十天,今年就包辦了九天。為解決尖峰用電吃緊情況,六月初,政府一度計畫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引起廣泛討論。為滿足尖峰用電的那一瞬間,不至於發生跳電、限電,我們的選擇,除了啟動舊機組、不斷興建電廠,政府與民間有沒有其他選擇?

陽光炙熱,躲進百貨公司或賣場,是許多人的避暑方式。百貨公司等商業大樓是用電大戶,夏季尖峰用電時刻,空調全開更是耗能。台北101在降低尖峰用電上,有自己的辦法。利用儲冰跟融冰的控制,台北101一年節省用電達510萬度,相當於24%的用電量。101大樓透過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空調與照明節能,十年來雖然租戶使用面積上升,整體用電量卻下降,每平方公尺用電更是逐年減少。

因為傑出的節能成效,台北101在今年拿到美國LEED綠建築白金級認證,這背後歸功於一套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模式-先幫大樓做全面體檢,評估每個位置、每個時段的用電需求,再規劃最適合的節能策略。

應運而生的節能服務 成為新興產業 

能源管理是一門新興行業,這些能源服務公司簡稱ESCO,專門幫用戶做節能服務。位於桃園的這家能源服務公司,原本是自家電子工廠的能源部門,有十多年節能方面的經驗,三年前成立公司將經驗轉化成商品,以智慧化的能源管理系統,服務其他客戶,範圍涵蓋商辦大樓、工廠、連鎖超商等等。能源管理公司透過電腦即時監測,在尖峰用電時段,對客戶的耗能設備下達指令。這家公司目前有八十多個客戶,四百多個場所,節能成效平均從15%到40%。能源管理公司另一個吸引客戶的地方是不用出錢投資設備,由ESCO公司負擔所有建置費用。

智慧化能源管理最基本的設施,是智慧電表。台灣目前只有高壓用戶裝設智慧電表,低壓用戶大部分都還是傳統電表,兩個月才抄表一次,無法顯示即時用電資訊,更看不出尖峰或離峰的差別。台電發言人蕭金益表示,智慧電表至今無法普及的原因,是大部分電表放在地下室,通訊技術問題仍無法解決,預計到明年底,技術才能開發出來。 

時間電價是抑制尖峰用電的另一種方式,在智慧電表技術問題沒有完全克服前,用戶其實還是可以選擇時間電價,用的是沒有通訊功能的電子式電表。但目前時間電價只分成兩段或三段,而且每月用電量要達到800度以上,選擇時間電價才會划算。政府想要抑制尖峰用電,時間電價的設計就必須更合理。

台電推出需量反應 來抑低尖峰用電

為了應付夏季用電吃緊,台電去年推出需量反應措施。參與用戶在尖峰時刻必須降低用電5%到10%,讓所有用戶免於停電風險,可以得到電費扣減。台北101是第一個參與需量反應的契約用戶。 



能源管理公司掌握客戶用電資訊,可以調控用電設備,當台電要實施需量反應、降低尖峰用電,能源管理公司就扮演重要角色。需量反應的另一種類型叫「需量競價」,參與節電的用戶在前一天先報價,假如第二天用電吃緊,台電會評估用戶的報價,要求用戶降低用電量,等於是把電買回來。台電表示,今年以需量競價抑低的電量,超過50萬仟瓦,對降低尖峰用電幫助很大。

黃秉鈞的非核家園三部曲

政府計畫在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以目前台灣的電力需求來看,春、秋、冬季都不超過3000萬仟瓦,夏季卻高達3600萬仟瓦。核一、二陸續除役對秋冬影響不大,但夏季尖峰用電將面臨缺口。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黃秉鈞研究太陽能三十年,自創一套「非核家園三部曲」,以節電加上太陽能自用,解決尖峰用電需求。 

台灣尖峰用電中有六成來自住商用電,冷氣是尖峰用電主要來源。假如住商用電中的空調照明能節電50%,全國用電就減少13%,相當於兩座核電廠。黃秉鈞指出,電力公司興建1仟瓦的發電設備,大約要五到六萬,把蓋電廠的錢拿來投資節電,補助節能空調,綽綽有餘。

黃秉鈞非核家園的第二部,是太陽光發電自用,不賣給台電。目前台灣的太陽光電只占裝置容量2%,政府計畫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20GW,是現在的25倍。黃秉鈞指出,由於太陽光電發電量可能在短時間內劇烈變化,若全數賣到電網,等於給電網埋了不定時炸彈,假如要發展下去,必須發電自用。因為太陽光發電效率最好的時間,正好是用電量最大的時候,把多餘電力貯存下來,還可以滿足非尖峰用電的需求,解決廢核之後的電力缺口。他在台大新能源中心裝設6KW的自用型太陽光電系統,穩定供應系辦80%的電力,其餘再由市電補足。

太陽光發電自用必須搭配蓄電池,但蓄電池並不便宜,台大新能源中心在景美一戶住家的樓頂裝設「熱電共生」系統,用不完的電力可以驅動電熱水器,用熱水的方式貯存。太陽光電夏天主要供應空調,冬天則供應熱水,做季節性平衡。

太陽能、風力發電因為不穩定,過去被認為不能當作基載電力,其實結合蓄電、調控等設施,串聯成微型電網,還是可以成為基載電源。世界各國都積極研發微電網技術,屏東光采濕地則是台灣本島第一個微電網示範場所。

光采濕地設置有78KW的太陽能板,10KW的風機、一部生質柴油發電機,還有氫燃料電池製造機,最重要的是微電網儲能控制技術。整合了十三家不同領域的廠商,做為綠能發展的練兵場。

小金門和澎湖 架設智慧電網

目前在小金門跟澎湖,都有智慧電網的設置,但是成本仍然偏高,以儲能設備為例,平均一度電容量要一萬元。台大新能源中心另外研發一套由下而上金字塔型的微電網,也同樣在光采濕地進行測試。

金字塔微電網的概念,是以兩戶做為最小單位,兩戶間的電力可以互相供給,由控制系統調度彼此需求。台大新能源中心的金字塔微電網仍在測試階段,未來計畫往上串連成四戶、八戶、十戶,形成互助的用電網絡。

目前台灣的光電系統,大部分是直接賣電給台電賺錢,卻不利於電力調度與電網穩定,要真正解決電力缺口,自用型的光電系統是必須走的一條路。民間有團體正推動公民自主發電,另外也有原住民部落宣示,要朝100%的綠能部落邁進。

集數
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