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芝之戰

採訪 陳佳利 王俐文,撰稿 陳佳利
攝影 陳添寶 陳志昌 陳忠峰,剪輯 陳添寶

新北市三芝區,一場環境戰役開打。居民挺身捍衛家園,抗拒的對象,卻是近年來大受歡迎的風力發電機…然而他們不是反對綠能,而是抗拒選址不當、過程不公開的大型開發計畫。

把平時載馬用的卡車改裝成視聽室,掛上布條,黃文慶和幾位三芝居民來到區公所前抗議,要讓一項鮮為人知的開發計畫,攤在陽光下。

新北市的第一個風機設置計畫落腳三芝。

英華威集團的海威公司,原本預計在三芝石門一帶,設置二十三隻大型風機,經過能源局審核,只許可四支,其中13A號與14A號兩機,在兩年前因為居民反對而取消,最後許可設置的是11號機與15號機,兩座容量2300kw的大型風力發電機,完工後,產生電力將賣給台電。

海威公司在民國98年6月取得籌設許可,但是大多數的三芝人都不知道,連住在預定地附近的居民都一頭霧水。2011年5月7日,海威公司舉辦第一次施工前說明會,但是憤怒的居民不願意入場,在場外開起自己的說明會。三芝居民黃文慶強調,不是反對綠色能源,是無法接受大型公共工程沒有公開化、透明化。

居民林澎辰質疑:「本村沒人知道,結果廠商向能源局與新北市表示,鄉親都同意。」依據會議記錄,在民國九十八年,第一次設置說明會只有八人簽到,第二次說明會有二十人簽到,攸關居民生活的大事就作成決議。三芝居民張英達憤怒的問,「十幾個人開會可以代表我們幾萬人同意嗎?」

另外,居民懷疑,會議紀錄的簽到筆跡造假。北海岸環境自救會主委賴滿足說,會議記錄中有一位曾呆癖,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家,不可能簽出這麼漂亮的筆跡,這份文件可以合理被懷疑有造假。

來到風機預定地,在蔚藍與金黃之間,當潮水退去,一片春夏季節才有的廣大綠帶出現,當地居民稱它為綠藻礁,千百萬年來,它寧靜的存在著,而且只在三芝。

七年前,紐西蘭籍的Sue和丈夫黃文慶第一次來到這裡,從此與這片海結緣。他們買下海濱的土地,準備在這裡度過退休生活。但是風機將緊鄰他們的家園。三芝居民黃文慶說,「捍衛家園,表面上看起來是很強烈的、抗爭式的訴求,但這是很基本的要求,一定要守護家園。」Sue表示,「如果他們蓋了兩座,會再有更多,未來風機會蓋滿這個海岸,環境會完全改變。雖然它是綠能、永續的,不代表它沒有衝擊。」

這項攸關海岸環境的開發計畫,並沒有經過環評。英華威風力發電集團副總經理特助李建和表示,按九十八年申請時的環評規定,總裝置發電量25MW以上才需要環評,但這兩座風機加起來只有4.6MW,低於規定,不須環評。

綠能要發展,但是不能漠視環境,漠視居民。北海岸環境自救會主委賴滿足說,「整個海岸都是沙地,而且地震頻繁,蓋下去,什麼時候要倒不知道,危害到的是居民,況且居民根本不同意,憑什麼強行蓋風機?」

風機緊鄰民宅的噪音問題,最讓居民擔心,到底風機會有多吵呢?來到台電公司在石門鄉海濱設立的風機附近,住在離風機不到250公尺的阿土伯,飽受噪音之苦,已經好長的時間無法睡個好覺,人也跟著生病,九十多歲的他百般無奈,接下來的日子,他不知道要如何安養天年。



國內還沒有針對風力發電訂定噪音管制辦法,目前是比照工廠的噪音管理標準,但是距離風機越近,噪音音量越高。根據環保署的一份研究顯示,風機運轉的全頻噪音會達到65分貝以上,低頻噪音50分貝以上,超低頻噪音17分貝以上。關於噪音對人體的影響難以具體化,但是一份英國的研究指出,要完全屏除風機的噪音干擾,所需要的距離長達2公里。

參考國外的建議值,至少都是300公尺以上的距離,英國與德國的建議值高達1500公尺。國內對於風機與民宅的距離建議值是250公尺,但是並沒有最近距離的限制,海威公司的兩座風機,完全合乎規定。居民黃文慶質疑,它是合法的,然而它合理嗎?

馬不停蹄,密集的抗議、陳情,反對選址不當的聲浪,越來越響亮。反對大型風機的居民在四月底緊急成立北海岸環境自救會,四處宣傳家鄉危機。兩個多月了,聲援的人,越來越多。

海威公司表示,已依規定走完所有法定程序,雖然尚未開工,但是施工許可證獲得展延一年,電業籌設許可證仍然有效,保有開發權利,未來將持續與居民溝通,如果居民不同意就不會動工。

據工研院估計,台灣的風能潛力有3000MW,但是我們有那麼多設置的空間嗎?起火、倒塌、產電不穩定、噪音、光影干擾、影響候鳥飛行…問題一一浮現,台灣該如何繼續擁抱風能?風力發電的效益可以數據化,自然海岸卻是無價。

三芝要美麗,不要枉顧民意的風力,鮮紅的旗子在海風中飄盪,居民心理清楚,這場仗,還沒結束。

集數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