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美惠阿嬤已經有十年的時間。其實稍微了解綠建築與新能源這個領域的人,大概都聽說過美惠阿嬤。民國九十年,當大部分的人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還相當陌生,美惠阿嬤就決定重建自己在三芝的房子,打造成為再生能源的示範屋。
美惠阿嬤學的是室內設計,從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思考,要如何營造一個健康的居住環境,白沙灣的房子具體實現她的夢想。她認為綠建築最重要的,不但是產能,還要做到節能、省能,所以這個示範屋裡用的是低耗能的透氣建材、裝的是省電燈泡、省水馬桶。三芝的示範屋只是一個起步,曾經跟隨丈夫在德國居住的美惠阿媽,希望台灣也能像德國一樣,推動十萬個太陽能屋頂計畫,讓每個人家的屋頂都成為小小的發電廠。
從今年開始,美惠阿嬤決定讓三、四十年的老房子改頭換面。她在宜蘭礁溪的房子裝了2KW的太陽能板,透過這個市電並聯系統發出的電,不但可以供自己使用,剩餘的還可以賣給電力公司。
美惠阿嬤對於綠建築的熱情,來自於在德國生活的經驗。這些年來她幾乎每年都到德國取經,甚至自費帶著政府官員,走訪德國的綠建築與新能源產業。於是我們跟著她的腳步,看看德國人如何將再生能源融入歷史建築中……
這個位於東柏林的複合式建築,二次大戰以前是瓦斯工廠,重建之後成為德國太陽能光電的展示中心。在這裡可以看到舊建築重建過程中,如何融入省能的設計概念。
建築物的不當設計,是造成能源消耗最大的原因。但是在台灣,能夠將節能與生態概念融入建築的建築師仍然太少。美惠阿嬤急切的想把德國的觀念與技術引進台灣,在她的穿針引線下,教育部分別在南北成立了兩座太陽能學校。北部的太陽能學校位於台北科技大學,曾經多次與德國專家進行學術交流,由老師與學生親手在學校打造了一棟生態建築。
北部的太陽能學校著重綠建築的研究,南部的太陽能學校則把重點放在交通工具上。2007年3月,美惠阿嬤自掏腰包,從德國買進一艘七成新的太陽能船贈送給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使用,名字就叫--美惠阿嬤陽光號。曾任大法官的戴東雄如今陪著太座在新能源的領域東征西討,在法律的專業上給予各種協助。
愛河靜靜的水面上,是什麼力量讓美惠阿嬤陽光號持續前進呢?答案,就在無聲的波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