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宮有紀子嫁來台灣已經十多年,311之後,見到自己的國家因為核災,付出了慘痛代價,發覺核能並不是一個安全的發電方式,但是身為消費者卻沒有選擇電力的自由,於是她發起了「瘋綠電」連署,要找回民眾的用電選擇權。
2009年6月12日,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在綠能產業與環保團體的期待下,終於通過,法規中明定,民眾可以裝設再生能源發電系統與市電併聯,台電也有義務以優惠電價跟民眾購買綠能。
兩年多過去,再生能源的進展卻不如預期。以申請太陽光電裝設的案件來說,2010年完成併聯的只有158件,總共8.486MW(百萬瓦),2011年到現在,得標的案件共292件、約28MW,但是今年政府卻訂定了,太陽能發電裝置容量不能超過70 MW的上限,等於自縛手腳。SEMI台灣太陽光電推動小組主席蔡進耀指出,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目標是6-10GW(10萬瓩),照這樣的進度,可能要一百年才能達成目標。
台灣太陽能電池的技術與產能,全球數一數二,2010年台灣太陽光電的產量,佔全球產量的12.7%,是全世界第二大生產國,但是使用太陽光電的比例,卻只佔了全球的 1/1000。究竟再生能源在實際執行上,面臨什麼問題?
為了響應綠能,台南市民陳毓琦去年在自己家的屋頂,裝設了3KW的太陽能板,成為2010年台南市第一戶,也是唯一一戶完成太陽光電並聯的家戶。他表示,光是送審,就來回了十幾次件,從送件、施工、到簽約售電,整整拖了半年。
南台灣日照量充足,民房又多半是透天厝,非常適合裝設太陽能板,但是很多透天厝都有頂樓加蓋的問題。許多民眾擔心,加裝太陽能板,會被認定為違章建築。除了申設流程冗長、相關法規無法配合等問題之外,政策反覆也是讓民眾卻步的因素。
屏東擁有全台灣最好的日照量,夏天太陽能板每天發電時數可達5 小時,屏東縣政府從2010年月5月開始,在林邊佳冬等沿海鄉鎮推動「養水種電」計畫,希望在八八風災後受損的魚塭與農田不要再復養、復種,為地層下陷區的農漁民,提供一個轉型的出路。
去年底,經濟部的一紙公文,將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基準日,從原本的「簽約日」改為「完工日」。能源局表示,以完工日為基準,是因應太陽能電池成本不斷下降,避免民眾刻意將工期延後,但政策搖擺之下,屏東災區的太陽能計畫,因此停擺四個月。有些業者與農民,看到政府規定前後不一,喪失信心,因此退出太陽能發電計畫。
今年五月,屏東的太陽光電計畫重新展開。由財團向居民租地,預計在林邊佳冬等地設立25MW的太陽光電,也有民眾自己購買設備投入賣電行列。屏東縣民吳武達表示,他自己裝設的10KKW太陽能板,在夏季,每天的發電量可以達到50-55度,以一度電10元算,一天就幫他賺進500多塊。
雖然地方政府與民間大力推動太陽能產業,但是中央政府對於再生能源,卻顯得缺乏信心。包括經濟部、台電都不只一次表示,如果以太陽能發電取代核能等主要發電,電費一定會從現在的每度電2塊多上漲到4塊,甚至10塊以上。
太陽光電真的那麼貴嗎?蔡進耀指出,太陽光電成本不斷下降,五年內就可能拼過核能電廠的建置成本。另外,化石燃料的成本也一直攀升,蔡進耀預估,三年內太陽能發電,就可以和燃油發電一較高下。
也有許多人質疑,再生能源受限於陽光與風,非常不穩定,所以不能當作主要的發電方式。但是歐洲有許多國家如瑞典,再生能源的發電比例高達41%,他們認為,核能、火力等傳統的發電方式看似穩定,一旦停止運轉,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瑞典綠黨國會議員Jan Lindholm認為,根據歐洲的經驗,多元分散式的發電方式,才是確保能源安全最好的作法。
台灣一度電的價格,從2.1元開始起跳,住宅用電平均一度電2.6元,低於日本的6.7元、韓國的3.2元、菲律賓的3.5元,全世界排名第三低。但是低廉的電價根本無法反映發電的真實成本,這幾年台電年年虧損,到今年年初累計虧損達750億,今年度的虧損更上看600億元,這些虧損最後還是全民買單。台大政治系助理教授林子倫認為,長期以來電價不合理,是能源使用效率無法提升、不利再生能源發展的關鍵因素。
今年四月,包括茂迪等十多家太陽光電大廠的負責人,聯袂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呼籲政府要拿出決心,不要繼續停留在過去的思維,認為再生能源是既昂貴又不穩定的發電方式。
小宮有紀子與花園新城的媽媽們,正在自己的社區裡,積極尋找適合裝設太陽光電的地點,替社區規劃一個綠電的藍圖。在自己的祖國遭遇核災之後,她希望自己與孩子安居的寶島,不要再複製慘痛的經驗,爭取自主選擇電力的權力,也選擇一個更好的未來。